三十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巨大,我们使中国妇女由原来平均生6个孩子降到目前略低于2个,这一成就举世瞩目。这一成就为我国快速发展创造机遇期,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但遗憾的是,有的同志对此有些误解,集中表现为这样两个观点:
观点1:认为改革开放对人口事业的影响不如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明显。其中不少人更是认为改革开放后的严格控制人口的政策效果并不突出,还不如改革开放前,而且没有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便匆忙实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不得不说,这种观点粗看有理,但并不符合实际。首先没有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对中国的人口规律缺乏了解。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面临两个人口高峰,人口控制迫在眉睫,中央必须迅速果断地做出决策,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但在决策出台前也多次广泛征求人口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当时,我国生育旺盛年龄的妇女比第二个人口高峰的育龄人群多一倍,如果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生育量将比第二个人口高峰多得多,人口增长的速度将快得多,到上世纪末人口总数就会高达15亿,甚至更多。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更会埋怨我们,犹如我们现在检讨上世纪50、60年代没有适当控制人口给今天造成的被动局面一样。如果对计划生育放松一点,要求低一点,从眼前看,一年多生一二百万,不过是增加现在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二,但是二三十年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每年多生几百万,还要生第二代、第三代,人口增长又不容易一下子停下来,这样对我们子孙后代影响就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初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更着眼于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现在看来,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是非常果敢的,是权衡长期和短期的利弊所做出的正确决策。三十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是理智的。否则今天我国人口比现在多三到四亿,光是粮食、就业、住房就是更大的难题,就未必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观点2:有同志将今天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都归因于计划生育,认为是严格的人口政策造成了中国今天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 看来,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的今天,科学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与过程十分重要。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一般认为,当一个社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60岁以上超过10%),便进入老龄社会。可见,影响人口老龄化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寿命延长,二是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老年人群庞大是历史既定的,是第一、二次人口高峰存活下来的人口周期性地鱼贯进入老年期造成的,是高出生率和人类寿命延长的结果,这与计划生育无关。计划生育只减少出生人口数,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提高;而且从长期来看计划生育还有助于减少未来老年人口的数量,因为现在新出生的人在60年后就成为老年人。
从世界人口发展的历程上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我国而言,出生率、死亡率从高水平向低水平的迅速下降是引发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死亡率的下降特别是老年人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出生率在短时期内迅速下降并达到较低的水平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性因素。
可见,人口老龄化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即使没有生育政策的干预,人口老龄化也终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确实在某些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等。但回眸改革开放之初的人口紧迫形势,人口数量的控制和加速人口老龄化之间是两难抉择,应审时度势,在两利之间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确认控制人口数量在我国是首要的,这一抉择最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时,中央在发表《公开信》时对严格控制人口的后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提出一些对策,说明中央的决策高瞻远瞩,既抓住了当时中国人口数量急需控制的主要矛盾,也为中国人口的未来发展做了充分谋划。(作者:邬沧萍 谢 楠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像漫画:孙晓纲作)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