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两架运七飞机分别在安徽淮北地区和河南省的洛阳、焦作、辉县、鹤壁等地上空成功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这是在今年抗旱中,空军首次派出飞机支援地方政府实施的人工增雨。我国今年北方抗旱形势十分严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接到上级通知,立即派出两架运七飞机进驻安徽、河南受旱地区,等待适合天气,支援地方政府进行人工增雨。中新社发沈玲
摄
中国空军为安徽河南两省实施飞机降雨作业缓解旱情2月8日上午,中国空军两架运七飞机分别在安徽、河南两省上空实施飞机降雨作业取得成功。中新社发
谭超
摄
飞机高空追浓云,大地久旱逢甘霖。今天,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两架运输机分别从河南新郑机场和安徽蚌埠机场起飞,飞行5架次近7小时,在10多万平方公里干旱地区成功实施人工增雨。
9时40分,新郑机场。伴随着轰鸣声,空军一架运输机冲破云雾飞向长空,开始在河南西北部地区执行人工增雨任务。
飞机不断爬升,机舱窗口外雾气茫茫。机组人员告诉记者,人工增雨的良好天气,对于飞行来说可能就是不良天气,飞机作业一方面要保证降雨效果,另一方面还要保证飞行安全。
10时05分,飞机在颠簸中穿出云雾,机翼下浓云滚滚。随后,飞行人员根据云层的温度、湿度,通知后舱工作人员开始作业。工作人员迅速拿出工具启动液态二氧化碳播撒剂瓶阀门,并开启碘化银播撒器按钮。
10时08分,飞机开始实施人工增雨。记者从机舱窗口往下看,挂在机腹侧方的碘化银末端燃烧器上的烟条,正冒着淡淡的火焰,生成碘化银催化剂撒向空中。“今天飞机的航路和高度将根据空中云层的情况而定,哪里云多云浓,就要往哪里飞,高度保持在3000米至4500米之间。”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工增雨作业对飞机的飞行高度、距离都有很高要求,小型飞机无法做到。用大飞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覆盖面积大,只要云层的厚度和含水量许可,可以反复起飞。”
10时28分,飞机保持平稳飞行状态。在驾驶舱记者看到,机长霍启术全神贯注驾驶着飞机,领航员王毅根据地面通报的天气情况,在航图上不停地测量和计算,通信员郑兴民与地面时刻保持联系,为飞行员安全操作提供准确数据。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飞机一般要尽量避开云层和强颠簸区飞行,但执行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却偏要钻进云层里。在浓云层中,能见度较差,只能靠仪表飞行,遇到雷电和强对流等特情,必须迅速处置。
11时42分,飞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顺利完成在洛阳、焦作、辉县、鹤壁等地增雨作业,安全返回机场。飞机所到之处,普降小到中雨,对缓解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在安徽蚌埠机场,空军一架运输机今天共飞行3架次,在安徽阜阳、亳州等地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使皖北旱区普降2毫米以上小雨,大大地缓解了皖北旱情。
据了解,只要天气条件允许,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还会继续,展翅云中的空军飞机将为旱区带去更多“喜雨”。(武艾丽 赖智铖 记者 谭洁)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