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安徽省沿淮淮北旱情仍在继续,其大部分地区重旱面积超过30%,给全省夏季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已累计抗旱浇灌面积1740万亩。中新社发胡卫国
摄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外媒担心旱情会使中国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世界粮食安全,放缓世界经济复苏步伐
从空中俯看,这是一方干裂的土地,一位中国农民挑着两担水孤独地站在上面。这张由路透社记者拍摄的照片,2月6日被美国《华尔街日报》用来证明中国北方干旱的严重性。
照片旁配上了这样的标题:数日无雨,小麦产量堪忧。
一语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50年一遇的大旱灾情的关注和牵挂。
灾情严重引来关切目光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领导人下令采取紧急措施,以抗击中国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旱灾。此次旱灾有可能使中国近五分之一的小麦作物减产,并威胁到数百万头牲畜的饮水安全。”
两天后,法国《世界报》也援引中国媒体的报道称,这场自去年11月起持续至今的干旱“已使1033万公顷良田受灾,波及429万人口和207万牲畜”。
同样是2月8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提到中国首次拉响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此外,中央财政在紧急拨付1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经费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以重点支持河南、河北、山西、安徽、陕西等15个灾情严重的省市。
韩国《朝鲜日报》则注意到,上述地区都是中国小麦的主要生产地,“河南省的部分地区,去年10月末以后一滴雨都没下,创下1951年后,58年来的最低降水量。首都北京市内也超过100天没有下雨和下雪,这是1972年以来的第一次。”
外媒担忧世界粮价暴涨 严峻的旱情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农民遭遇困境。”德国之声首先把旱情的影响和农民收入联系起来,“返乡的农民又遭遇如此严重的旱情,将使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生活现状雪上加霜。”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文章也说,由于中国农村的农业耕作仍然主要依赖自然降水,所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旱情可能会加重中国农村地区的困难。与此同时,夏季收成的降低也可能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减少,因此可能削弱中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粮食专家丁声俊的观点被媒体大量转载,“与其他粮食品种不同,小麦是口粮,所以这次旱情对今年我国夏粮丰收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影响重大。”
外媒普遍担心,旱情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这对中国经济2009年复苏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放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整体步伐,同时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路透社2月6日的报道称,因中国旱情,同日的美国小麦期货在亚洲市场早盘扩大涨幅。而《朝鲜日报》更加直言不讳,“中国旱情严重恐使国际小麦价格暴涨”,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隐忧。
大旱不影响粮食安全 虽然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测显示,未来一周我国中东部将有两次降水过程,对缓和当地旱情比较有利。但气象专家同时指出,北京、河北、山西等冬麦区的大部分旱区,未来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而3月份,华北、黄淮地区还将出现旱情。
那么,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会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吗?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旱灾确实影响农业生产。但从国家整体而言,小麦生产和储备都是比较稳定的。2008年夏粮丰收之后,国家又增加了收储力度,所以粮食安全仍有保障。”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用三个原因佐证了徐小青的说法:“一是通过抗旱会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夏粮在中国粮食总产中所占比重相对比较低;三是我国粮食最近连续五年丰收。”
据新华社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中国旱情较为严重的9个省份的大米和面粉零售价格目前基本平稳,面粉批发价格略有下降,因此现阶段大范围旱情未对粮食市场造成明显影响。
不过“三农问题”专家郑风田分析道,由于今年同期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遭受自然灾害,所以2009年下半年的世界粮价可能会回升。(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