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刚散安全议题成决定性因素 右翼卷土重来中东和平变数更多
以色列选举“加沙”成为关键词
□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以色列定于10日举行议会选举。在加沙战事硝烟刚散的背景下,安全议题成为这次选举的决定性因素。
选前民调显示,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可能强势回归,而极右政党“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将异军突起。这可能让以色列政坛大幅右转,从而给中东和平进程带来更多变数。
朝野各政党都自称安全捍卫者
以色列历次议会选举中,“安全”话题总是左右选情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次选举也不例外。以色列《青年报》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尽管新一届议会面临的难题包括经济危机、政治腐败、国家安全等,但无疑“安全”正在成为决定选民意向的关键。
以色列媒体认为,与2006年3月议会选举类似,“加沙”再次成为关键词。上次选举被视为对加沙撤军行动的全民公决,在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领导下,主导撤军的前进党成为最大赢家。
此次选举则被视为对加沙“铸铅”军事行动的全民公决,只不过赢家、输家现阶段无从分辨,因为主要政党均认为“铸铅”行动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民意支持。
前进党和工党为主的执政联盟试图通过加沙战事,把自己包装成以色列安全的捍卫者。“除了利夫尼(前进党党首)-巴拉克(工党党首)政府,谁能在保卫以色列免于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威胁上做得更好?”利夫尼一名亲信接受采访中说。
最大反对党利库德集团同样拿加沙问题大做文章。利库德的主打选举广告是其领导人内塔尼亚胡2005年的一段视频。内塔尼亚胡在节目中警告说,从加沙撤军将使以南部城市面临哈马斯火箭弹的威胁。这一预告在去年年末开始的加沙战事中得到证实。“我认为内塔尼亚胡将成为新总理,因为他主张不跟哈马斯谈判,许多以色列人认同这种看法。”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梅厄·利特瓦克说。
极右翼政党可能成为最大黑马
法新社驻耶路撒冷记者黑兹尔·瓦尔德却认为,目前来看,加沙战事的最大赢家可能是阿维格多·利伯曼领导的极右翼政党“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
主要参选政党中,“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在巴以问题上态度最强硬。加沙主要攻势结束后,利伯曼指责政府过早收兵,称应该彻底清除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势力。
“安全,安全,一切与安全有关。”44岁的耶路撒冷居民伊齐克·阿拉卢夫说,为此,他决定投票给“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
事实上,尽管“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无望得到最多议席,但正在成为这场选举的最大黑马,也是左右选后政治图谱的最大变数之一。
以色列多家媒体的选前民调显示,在议会120个议席中,利库德集团有望取得20多个席位,以微弱优势领先最大对手前进党1至3个席位;而“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可能赢得17至18个席位,超过工党可能拿下的15至16席,从而成为仅次于利库德集团、前进党的第三大党。
由于利库德集团和前进党均无法获得确保组阁所需的61个席位,意味着“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极有可能成为“国王制造者”。“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异军突起,将给以色列政坛格局、政治文化以及巴内部民族融合问题带来巨大冲击。《国土报》记者约西·维尔特9日撰文认为,如果利夫尼拉拢利伯曼组阁,其他左翼政党将对前进党敬而远之,利夫尼需要得到利库德集团以外的其他右翼政党支持。而一旦利伯曼投向内塔尼亚胡,加上与后者有合作意向的极端宗教党派,以色列政坛将急剧右转。
政坛右转恐怕给奥巴马出难题
一些观察人士因此认为,无论出现哪种情形,此次选举后,右翼势力将卷土重来,重新抢回2005年加沙撤军以后失去的巴以问题等安全议题主导权。
以色列政坛如果出现上述变化,除了给中东和平进程带来更大变数,也给美国新政府出了一道难题。贝拉克·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陆续向阿拉伯世界释放善意,让外界对巴以和谈进程重入正轨充满期待,但一个对巴以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右翼政府,可能会使奥巴马政府在制定中东战略时更加为难。“我认为内塔尼亚胡与(奥巴马)政府之间会有麻烦。”上世纪90年代出任美国驻以色列大使的内德·沃尔克告诉路透社记者,内塔尼亚胡的许多看法与奥巴马上任后的一系列动作“不一致”。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使利库德集团获胜,为减少与华盛顿的摩擦,内塔尼亚胡或许会与前进党或工党组成“大执政联盟”。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东项目主管玛丽娜·奥塔韦则认为,无论哪方上台,中东和平进程的气氛已被加沙战事毒化。“即使前进党奇迹般胜出,情况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她说,眼下以色列政坛的主流看法是,“现在不是让步的时候,只能走强硬路线。”
[新闻背景]
后沙龙时代以色列政治危机始末
□据新华社报道
以色列定于10日举行议会选举。此次提前选举的导火索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去年9月宣布辞职。以下是奥尔默特上台以来,以色列政治危机始末。
2006年
1月4日,时任总理沙龙突发脑溢血入院,时任副总理奥尔默特接替沙龙出任以色列第12任总理。
1月16日,奥尔默特当选前进党主席。
3月28日,奥尔默特率前进党赢得议会选举。
5月4日,以奥尔默特为总理的新政府宣誓就职。
2007年
1月16日,奥尔默特因涉嫌腐败接受刑事调查。
4月30日,有关黎以冲突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指责奥尔默特 “严重失败”,但奥氏拒绝辞职。
6月13日,以色列前总理希蒙·佩雷斯当选总统,接替因强奸指控而被迫辞职的摩西·卡察夫。
2008年
1月30日,黎以冲突最终报告表明,以政府虽存在失误,但不足以致使奥尔默特辞职。
5月8日,因涉嫌腐败,奥尔默特受到阵营内部要求其辞职的压力。
6月25日,奥尔默特同意重新选举前进党领导人。
9月7日,警方建议就腐败问题起诉奥尔默特。
9月17日,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当选前进党主席。
9月21日,奥尔默特辞职,但留任看守政府总理。
9月22日,总统佩雷斯要求利夫尼在42天内组建新政府。
10月28日,利夫尼组建新政府失败,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被提上日程。
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造成133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2009年
2月6日,以警方第13次就腐败指控询问奥尔默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