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陈叶军)2月8日上午,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二元经济差异扩大是约束我国均衡增长的关键。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非均制的状态 刘伟表示,中国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有很深刻的中国的发展特征,而发展问题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所谓二元经济的问题。二元经济是用什么范畴,是用农业国和工业国这样的范畴,还是用所谓现代化和传统这样的概念去表达去讨论?总之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非均制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这个国家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都带来了特殊的约束和特殊的规定。
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比较快速地下滑,或者说衰退,和我们自己比,这个原因大家看来重视程度也很高,一方面是说它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内需不足。刘伟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内需不足所导致的。内需不足重要的不是投资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不足。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求不足,内需疲软,怎么刺激投资需求?如何刺激这个消费需求,我们确实没多少办法,也没多少经验。
城乡二元经济差异在扩大 刘伟说,分析中国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增长发生的一个结构原因是什么,就跟二元经济有很大关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城乡差别二元经济这个特征的存在,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了不匹配,这些年来经济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农村居民享受的比城市居民享受的相对的要少。这种二元性的特征存在是扩大了。
刘伟表示,现在中国农村的实际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间,出现了不相适应的情况。怎么解决这种二元性,怎么解决经济增长城乡中实际发展的差距,实际上不仅仅涉及到公平问题,而涉及到中国经济到底能不能可持续增长这样一个长期的效率问题,问题的症结在这个地方。我们解决消费没什么经验,解决农村的消费更没有经验,但可以通过刺激需求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作出了庞大的刺激需求的计划来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这个办法重要,但有局限。
在供求均衡当中来拉动我们对内需的扩张 刘伟说,在这个问题上要考虑一下供给,对付经济衰退的时候,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的社会经济,可能除了刺激需求的同时,更要紧的或者相当一部分的精力、关注点要放在活跃供给这方面。如果说需求的刺激脱离了供给的活跃,那可能就不是一个海德公园挖坑的问题了,可能造了将来一堆的麻烦,高消耗、高污染等等,没有相应带来就业,没有相应带来收入的增长,可能就非常麻烦。而供给不活跃意味着就业不能充分增加,就业不能充分增加意味着有效的收入很难增长,如果有效的收入很难增长的话,特别是农民这边,那么危机的克服和增长均衡的实现,这个目标光单纯靠自己去做恐怕很有限,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要在供求均衡当中来拉动我们对内需的扩张,实现我们有效的增长。
在刺激需求的同时强调一下供给管理,比如说产业结构政策,我们的结构怎么选择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效率,增加就业,再比如说产业组织政策,我们在这个时候其实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反垄断的最好时候,我们多少问题,效率问题等等问题是由于特别的垄断,我们这次扩大需求能不能够在制度上避免一些歧视,更多的提供一些公平的机会,特别是在反垄断方面形成一些制度的跟进,这样子的话对产业组织政策带来的效率改善可能有很大的改进。
供给是扩大内需、持续增长的根本方面和长期考虑 刘伟认为。从供给方面,从产业结构政策,从产业组织政策,从产品开发政策,从技术改造,技术投资在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之间怎么均衡得多动一些脑筋,这可能是使中国扩大内需、持续增长的更根本的一些方面。当然如果在这个时候作为短期政策能付诸于强大有力有效的扩张,那更好了。所以除了短期的想法之外,要有一些长期的考虑,而刘伟认为长期的考虑很要紧的是从供给方面,通过这个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增加就业,真正增加了就业,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就业,那对农村的消费需求扩张具有根本长期意义。而这部分消费的扩张、收入的增长是克服二元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使中国需求结构制度扭曲能够得以改善的一个重要路径,使中国能够提升公平的同时,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可能不全面,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