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曹华)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交行研究报告称CPI、PPI的继续双降,物价通缩迹象显现,保增长、促发展,抑制通货紧缩将成为未来宏观调控的重点。
研究报告称,通货紧缩对经济与民生的伤害力比通货膨胀还要厉害。一般而言,伴随PPI的急速下降,工业企业利润通常也会出现负增长或大幅放缓。1998年,PPI出现通缩,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2002年,PPI再次出现通缩时,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速急剧下滑,期间个别月份也出现负增长。
今天公布的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增幅在上月大幅回落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物价通缩迹象显现,应警惕企业利润下滑和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物价持续大幅度下跌,未来经济可能陷入通货紧缩的境地,因此,保增长、促发展,抑制通货紧缩将成为未来宏观调控的重点。”
首先,未来一个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尽管物价涨幅回落为降息提供了空间,但综合考虑历史、跨境资金流动状况并兼顾各方利益,在经过近期的高密度连续降息后,进一步大幅度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大。加上近期信贷超预期增长、反映资金活跃度的M1也同时出现了积极变化,表明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加力的必要性。
另外,虽然短期通缩是主要风险,但目前各国央行都在实施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也为未来再次出现全球性通货膨胀埋下隐患。而中国的利率具有“向上刚性”,在过去历次周期中降息容易升息难,因此如果本轮降息幅度过大,将来通胀再起之时加息步伐未必能快速跟上。
综上所述,预计央行在近期继续大幅度降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并配合国务院2009年新增4万亿贷款的政策要求,央行将以进一步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数量型工具操作为主。
其次,价格管制将继续放开。通货膨胀时期价格管制有助于抑制物价快速上涨,稳定居民购买力水平。目前国内物价水平大幅度回落,而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全线下跌,国内部分商品价格管制已逐步放开,政府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继续推行价格改革,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价格管理体系,从源头上理顺价格传导机制,提高宏观政策调控效率。
第三,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补贴,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经济疲软及失业增加将加大低收入困难群体范围。在扩大内需政策取向上,应利用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货币补贴或者实物购买补助,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会大幅度下降。
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对低收入人群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拉大内需,起到一定效果,估计中央和地方政府还将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出台。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