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10日消息 2009年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举行例行记者会,就胡锦涛主席访问亚非五国、中美关系、中法关系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姜瑜: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我发布一条消息:
应杨洁篪外长邀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于2月20日至22日访华。中美双方将就两国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交换意见。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问:昨天,达赖在意大利罗马和威尼斯被授予两个重要奖项,请问这是否会影响中意关系? 答:2月9日,意大利一些议员会见了达赖,罗马市议会不顾中方严正交涉,授予达赖“荣誉市民”称号,此举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人利用达赖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达赖几十年的言行已经清楚地表明,他不是单纯的宗教人士,而是打着宗教幌子,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
中意两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双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们希望意方高度重视中方关切,立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追问:你刚才提到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是指哪些措施? 答:大家都非常清楚涉藏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方的核心利益。我们与达赖的矛盾不是人权问题,不是宗教和民族的问题,是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充分地理解、尊重和支持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各族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所采取的措施和作出的努力,不要利用达赖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问:请问中方对希拉里国务卿访华有何期待? 答:此访是希拉里国务卿就任以来首次访华,也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后中美两国间的一次重要高层交往。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双方能就中美关系、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以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在新时期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问:奥巴马总统昨天表示,他正在尽力寻求直接与伊朗进行接触。中方是否欢迎他的这一表态?在希拉里国务卿访华期间双方是否会讨论此问题?第二个问题,赖昌星是中国最想遣返回国的在逃犯,中方对加拿大政府给他签发工作签证有何反应?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上周我已回答过这个问题。我们希望美国的中东政策能够有助于缓解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促进中东的和平进程。希拉里国务卿访华期间,双方会就广泛的议题深入地交换意见。
上周末我们已就赖昌星案作出了回应。我想重申的是,我们对加拿大方面的有关行为表示严重关切。中国政府关于遣返赖昌星回国接受中国法律审判的立场是坚定的和一贯的,我们已经向加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问:据报道,中国铝业集团正在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就增持其股份一事进行谈判。中方是否看好这一收购交易?中澳两国政府是否就此事进行沟通?如果澳大利亚政府阻止这一收购,是否会影响两国关系? 答: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涉及外交政策,建议你向有关公司或相关部门询问。我可以原则地告诉你,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按照平等互利原则,遵照国际市场规则开展对外合作。
问:胡锦涛主席今天离开北京开始对亚非五国进行访问。他此行是否将与沙特和非洲国家签订能源或资源方面的协议?另外,中国昨天在联合国表示,将制定一个人权行动计划。你能否介绍一下详细情况?这是否意味着中方认为中国目前的人权状况有待改进? 答:今天上午胡锦涛主席已经离开北京开始对沙特和非洲四国的访问。此次访问的目的是加强与四国的政治关系,拓展中国与四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同时加强中国同这些国家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磋商,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访问期间将签署一些合作文件,目前有关文件正在筹备和商谈之中。代表团会及时向媒体发布有关消息。
关于中沙能源合作,中国和沙特在许多领域开展了友好互利合作,包括能源合作。沙特是目前向中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我们重视沙特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也愿意进一步加强与沙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
中国和非洲的能源合作实际上是中国与非洲广泛合作的一部分,但目前中国与非洲能源合作规模和质量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2007年非洲出口的石油中有31.8%出口到美国,31.5%出口到欧洲,出口到中国的只占12.5%。同时,中国是本着平等互利和共赢的原则与非洲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合作,使非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为非洲石油的79%都是供出口的。在中国与非洲能源合作中,我们也立足帮助非洲建立石油工业体系,增强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同时,有关公司也在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帮助当地人民修建医院、公路等基础设施。中非能源合作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规则,是公开和透明的,不会影响第三方与非洲的合作。所以我们认为有些人对中非能源合作的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