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常璐 荣燕)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目前率领十余名法国议员代表来到中国。尽管是为一个中法官员的培训项目探路,但他此行仍被认为肩负“信使”重任,释放法方“修好”信号,为改善陷入困境的法中关系铺路。
2008年4月6日,法国前总理、参议员拉法兰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接受部分中国驻法媒体记者联合采访。他表示,很高兴中国的北京即将举办奥运会,这将是世界体育的重要节日,希望法国运动员能在北京“收获大量奖牌”。
将他称为“信使”,是因为去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受阻而导致法中关系出现紧张之际,拉法兰曾带着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口信来到中国,试图改善法中关系。
与去年4月访问不同,拉法兰此行与中方官员会谈的核心议题是合作应对金融危机。
但法国迫切希望修补目前严重受损的法中关系的愿望,仍由拉法兰直接表达出来。
“法国尊重中国的政策,钦佩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法中关系应该基于相互尊重……萨科齐总统已经明白问题所在,也愿意改善这种关系。”他在接受中方媒体采访时强调说。
对于中欧峰会推迟、温家宝总理刚刚结束的“环法”欧洲之行,以及温家宝总理10日会见他率领的法国代表团一行等“中国发出的信号”,拉法兰说法国政府“非常重视”。
“我们一再表示法中友谊具有战略意义,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但战略方向不会改变。”拉法兰说,“法中友谊的使者会不断向法国政府做工作,我们的声音会被听取。”
去年3月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法国把北京奥运会与涉藏问题挂钩,随后巴黎市政府授予达赖“荣誉市民”称号。此后法方不顾中方一再交涉,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夕,高调宣布法国领导人坚持会见达赖,使得中法关系陷入困境。
“西藏问题是引发法中关系危机的一个原因。”拉法兰说,“但是我要重申:法国十分尊重中国主权,绝不支持任何分裂中国的行动。”
然而,法方释放出的信号却不那么一致。在表示愿与中国修好的同时,法国总理菲永在巴黎表示,法国“有权利”会晤达赖。
“这表明法国在释放友好信号的同时也有迟疑,也面临很多困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邢骅说。他认为,法国国内形势的压力、对西藏现状和达赖国外活动实质的偏见等因素使法国在真正修复与华关系时仍面对阻力和困难,未能采取有效措施。
2月9日,中法建交45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行,中国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历史上,中法两国一向有着特殊的友好关系。法国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首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也是最早支持对华解除武器禁运的西方国家。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法国对华政策中消极因素增多。究其原因,专家指出,法国领导人的错误言行既是“错误的政治选择”,也有深刻的国际和国内因素。
据报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法国民众购买力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已突破200万。上月底,法国8大工会联合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示威游行,给政府造成了极大压力。最新民调显示,萨科齐的支持率在2月份下降了6个百分点,支持其政府行动的只占接受调查人数的41%。
“全球化形势下,少数欧洲国家领导人没有正确分析,而是把本国经济困境归罪于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在政治上影响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信任。”邢骅说。
用现实主义态度来对待中法关系也许是可取之道。专家认为,法方的错误做法妨碍了中法两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如果法国能就此作出正面回应,将有助于两国增加相互信任,促进更有成效的合作。
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将于今年4月在英国伦敦召开。拉法兰明确表示,法国希望与中国“最好于此前直接接触”,以便协调立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由前总理拉法兰率领的法中友好代表团。温家宝欢迎拉法兰等法国友好人士来华共同纪念中法建交45周年。温家宝说,45年前两国老一代领导人作出中法建交决定,表现出超凡的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不仅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法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大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值得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
在中法两国建交45周年之际,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来访,为一个面向法国议员的培训项目探路。媒体普遍评论,他将再任“信使”,为两国改善处于困境的双边关系铺路。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法方高度重视中方的核心关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正面地与中方相向而行,为使中法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