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沈阳市首家“阳光工场”在无风险、轻体力劳动的前提下,为20多个智障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试运行两个月以来,共创产值5万余元。今年5月,这家“阳光工场”将正式营业,为更多的智障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和平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负责人李文君说,“阳光工场”为智障人员提供了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2月10日,记者来到“阳光工场”。金融危机大潮并没有影响智障人员们的工作热情。在工场制作车间里,有个身体偏瘦的男子正在做装饰盒。
看到记者走到他面前,脸上顿时充满笑容,还主动和记者打起招呼。
“别看他现在很开朗,就在几个月前还非常孤僻,很少和别人讲话。”他叫宋浩,他的妈妈桑女士说,宋浩家庭环境优越,可智障的宋浩从小就很孤僻,很少与家人讲话,每天只沉迷于打游戏,连穿裤子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在外人面前谈起孩子,母亲有说不出的尴尬。来到“阳光工场”后,宋浩不仅能挣工资,生活能自理了,而且一到家里就喋喋不休地和爸爸妈妈说说这,说说那。眼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出息,桑女士激动地说,“阳光工场”的建立救了她的家庭。
宋浩的同事徐鸿松没来“阳光工场”时,一天要抽两包烟,每天不停拆卸家里一切可以拆卸的东西。妈妈下班回到家想做饭时,发现电饭锅已经被他拆零碎了,而且一屋子的烟味常常呛得人喘不上气来,多少次无奈的泪水流在妈妈的脸上。如今他一天抽烟不超过3支,家里的电器不再拆卸了,还知道帮助妈妈干家务活了,妈妈直夸他懂事了。
家住大东区二台子的赵大年虽然患严重智障,可他却不得不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已经过世,家里只剩下患病的母亲。自从在“阳光工场”就业后,他不仅学会了照顾母亲,还独立上下班。“我要好好工作,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赵大年一脸真诚地对记者说。
写在后面
和平区决定再投入40万元,在条件成熟的两个社区建立“阳光之家”,接纳年龄在18—40周岁、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中、轻度智力残疾人,以及家庭困难确实有提高参与社会能力需求或者通过综合培训满足现有岗位要求的智力残疾人,开展教育培训、康复训练、简单劳动、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