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2月9日电 周建华、记者谭洁报道:记者今天从承担此次人工增雨任务的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抗旱一线指挥部了解到,此次人工增雨作业与以往相比,呈现出启动时间早、作业区域气象条件恶劣、航空协调复杂、一次降雨作业时间长和实际作业效果好等五大特点。
“来自地方有关部门的信息反映,这次运输机人工增雨产生了良好效果。”运输航空兵某师师长俞金池说,在河南的人工增雨,持续3小时降雨2-6毫米,相当于小到中雨。在安徽阜阳、亳州等地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使皖北旱区普降2毫米以上小雨。
据介绍,该师曾多次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但以往都是在每年3月份以后进行。此次实施人工增雨的安徽、河南等作业区域气象条件复杂,为取得最佳增雨效果,机组在起飞机场满足最低起飞气象条件的情况下,连续起飞实施作业,追着复杂天气飞,最后冒着很大风险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强行着陆返回。
此次实施增雨作业的豫皖等地航线密集,人工增雨作业不飞固定的航路航线,而是在整个作业区域内根据有利于作业的天气情况临时决定飞行方向,这给空中管制带来新的挑战,南空和济空航管部门由固定调配转入随机调配,及时调配其他飞机避让实施人工增雨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