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资料图片)
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面对电视镜头一脸认真地表示,俄将允许美国过境俄罗斯向驻阿富汗美军和北约部队运送非军用物资时,真不知他的美国同行看了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拉夫罗夫在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宣布关闭马纳斯美国空军基地后的这番表态,与其说表现了胜利者的“大度”,还不如说是对对手的羞辱。
一年前,美国和它的欧洲盟国起劲地策动科索沃独立,根本不理睬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那时,几乎没有人料到,俄罗斯的报复会选在这样一个时机,而且会是这样地击中要害。
其实,美俄在战略利益上的对立是明摆着的。
冷战结束以后,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把维护其在世界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这个大战略出发,它不能容忍再出现一个像前苏联那样的对手。所以,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的国力也早已今非昔比,但美国还是不放心,仍然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打压削弱俄罗斯。在欧亚大陆这个地缘战略大棋盘上,美国及其盟友所下的每一步棋,从轰炸前南到策动科索沃独立,从鼓动“颜色革命”到推动北约东扩,一直到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都是在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大有不把俄罗斯整到永世不得翻身决不罢休的味道。
然而俄罗斯显然不是那种可以任人随意摆布的角色。经过苏联解体后动荡的10年,俄罗斯逐渐走上了国家发展的正常轨道,它那一度埋藏在心底的强国意识也已经苏醒,正在成为民族的共识。它的雄心和抱负也逐渐展示在世人面前。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强,对于来自昔日对手的压力,俄罗斯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展开了具有鲜明俄国特色的针锋相对的反击。尤其是它所拥有的核威慑力量和丰富的能源,使它的对手不能不有所忌惮,而这也使俄在与美国及其盟友的较量中更具信心。何况,在反恐和阿富汗等问题上,美国也需要得到俄罗斯的合作。
因此可以说,俄罗斯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矛盾绝不只是几个具体问题上的争斗,而是根本战略利益上的冲突。这种性质的矛盾,除非双方的战略取向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否则是不大可能彻底解决的。
所以,尽管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大谈要“重启”美俄关系,也尽管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对美国新政府发出的这一改善双边关系的“积极信号”“表示欢迎”,但说白了,这只是姿态而已。要看到双方真正建立起互信,实现坦诚合作,人们恐怕还得等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陈大维)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