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一幢举世无双的瓷房子,它的前身是历经百年的法式老洋楼,它的今生是极尽奢华的“瓷美楼奇”,这幢全身镶嵌有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北魏北齐和大唐等朝代的石雕造像和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的瓷房子让见过的人都叹为观止,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仅年初一、年初二和年初三三天就吸引了5万多的游客到访。这座瓷房子的主人、设计者就是拥有三个私人博物馆的收藏狂人张连志,他还曾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认可为收藏文物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人。
从2007年9月瓷房子正式对外开放到现在,张连志一直在对瓷房子做不停的补充,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1月完成。
瓷房传奇:从百年老洋房到瓷文化纪念碑 7亿多片古瓷片
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
300多个瓷猫枕
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
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
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
瓷房档案 瓷房引起美联社、路透社关注 瓷房子的建造却一度让张连志遭遇了众多的质疑,有人指责他毁损古董文物,有人则认为他是个人炒作,模仿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对于这些质疑,张连志只是哈哈一笑。
2002年9月,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将一座百年小洋楼买下,决定将它改建成一座瓷楼,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建一座瓷文化的纪念碑。最初,张连志只是想着把屋檐贴上瓷片就够了。2005年,来天津出席亚欧财长会议的宾客到他的华蕴博物馆吃饭,宾客们被一面镶嵌了古瓷碎片的墙给震慑住了,受此启发,张连志于是想,如果把房子全部贴上古瓷,效果可能会更惊人。于是他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全拿了出来,变成了举世无双的建筑材料。2007年9月,瓷房子正式对外开放,马上成为天津市的地标建筑。
毫无建筑知识的张连志称自己在这8年间就像得了“魔症”一样,有时候他半夜三更想到主意,就会驱车直奔瓷房子,甚至夜宿瓷房子与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沟通。
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瓷房子出名了,很多人都来看,包括美联社、路透社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外媒体纷纷制作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很多人都在猜:这个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钱?有人说值50亿,有人说值20亿,香港一家投资公司说最少值25亿元人民币。对这一切,张连志摇摇头说:“不提钱,不提钱。”他强调的是,瓷房子里处处都是故事。守在瓷房子地道入口的是一对非常独特的石头门墩,它要比常见的门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一对小狮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着各不相同的图案,有人物、树木,有花草、山水,分别组成一个个的场景。
7年苦求一对石头门墩 正是这对石头门墩,让张连志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真正拥有。朋友有一次从山东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归来,说起他在那里的一户农家家里见到一对别致的石头门墩。张连志坐不住了,要立即跑一趟山东,亲眼去看一看。在充满刺鼻的臭味的猪圈门口,张连志的眼前忽然一亮,把门的正是那两个抢眼的石头门墩。张连志立即蹲在这对门墩前抚摸了又抚摸,看了好一阵子,张连志抬起头对老农说:“出个价,我要买。”不过,任凭张连志怎么说,老农都不肯卖,万般无奈的张连志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对于钧瓷的价值,素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等说法。早在唐代,我国便有钧瓷烧成,由于钧瓷之珍贵以及烧成之难,民间有这样的流传“钧瓷十窑九不成”,于是唐玄宗下令“钧不随葬”,因此中国历代以钧瓷随葬的极少,甚至在宋代,宋徽宗下令钧瓷每年只烧制36件,只供皇室使用。在瓷房子的外墙的7亿多片古瓷里,含宋元钧瓷约4亿多片。
张连志并没有就此放弃,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往那猪圈跑,这样时间长了,他也与老农混熟了,他又忍不住地问:“你跟我说实话,你为什么不卖这对门墩?”这次,老农被他缠得实在没有办法,就说:“自打安了这对门墩,俺家的猪就从来没有生过病。”最后,在不知跑了多少趟猪圈后,老农终于答应把这对“让他家的猪从来不生病”的石头门墩让给张连志。
谈起瓷房子中的一些设计创意,张连志说自己也说不清楚,“当代艺术的昂贵还是便宜都和我没有关系,我就是要完成自己的这个使命,从没有到有,从破碎到复合。我今年已经50多岁,但我像是活回来了一样,我知道什么是快乐。”
张连志谈瓷片、佛造像和漆器的收藏要点 张连志认为,唐、宋、元、明、清的瓷器各有特点,所以真正想收藏瓷器的人可以这几个年代的瓷器各留几件。不过,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因为越买越少,目前古董市场已经假货横行,“假货在市场上约占了八成,所以一定要找有信誉的商家,收藏的关键是不能买到假货。”
对于佛造像,张连志认为艺术价值比较鼎盛的有北魏、北齐和东魏等几个时期的作品,“在这几个时期,佛造像都是皇家督办的,可能是数十、数百顶级石匠花费了一年、甚至几年心血的作品,艺术价格极高,早在25年前,一个佛造像的最低价格就已经达到几十万美元,有的甚至达到200万至300万美元,不过佛造像的留存量已经很少了。”
至于哪些漆器的收藏价格更高?张连志认为至少要是明朝以前的漆器。“汉代的漆器制造水平就已经很高,漆器因为它的线条、用料和做工之美,带动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不过漆器较难保存,非常怕干,比较常见的保存方法是用水一直泡着。”
主人传奇: 将收藏和资本相结合 张连志1957年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足的文化世家,母亲家是天津颇负盛名的八大家族之一,祖上自古就有收藏文物的家传,父母对古玩收藏也是十分醉心痴迷,在张连志儿时的记忆中,旧租界的小洋楼里满屋都是父母的古董珍玩。后来在“文革”中,这些文物大多都被抄走或毁损,为了给家人换上一顿饭吃,残留的一点点古董也被父亲转卖出去。父母失落的表情给张连志印象很深,从此他就把收藏当成了自己的夙愿,要白手起家重振家业。1980年,24岁的张连志义无反顾地从胶卷厂辞职下海,成为在广州、上海与天津之间辗转的“倒爷”。1992年,张连志在天津创办粤唯鲜酒楼,即使最开始只有6张桌子的门面,张连志却依然在仅有的地方里摆上了母亲当年陪嫁的几件红木家具。
“能吃的博物馆”: 明代石盆和雕花木栅当洗手池和隔扇 到2002年,张连志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个时候,他收藏的漆、木、瓷、石等各类文物珍品也达到2万余件。张连志开始思考,这些藏品老是锁在库房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成立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餐饮与文物展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能吃的博物馆"”。“能吃的博物馆”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给张连志的“粤唯鲜”酒楼的题词,这个酒楼的另一个名字是华蕴博物馆,这是天津市的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该馆内囊括了西周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铜器、木雕、老门窗、彩绘木人、烟具、屏风、桌椅、木箱、提盒、钟等3000余件文物,但最为精彩的,还是散落在馆内四处、集中了北齐、北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300余块石造像、石碑和石刻。同为收藏家的情歌王子张信哲到这里都惊叹:别的藏家恨不得小心翼翼裹进密室的明代石盆和雕花木栅,竟被主人大模大样地放在卫生间当洗手池和隔扇!
张连志另外还有两个“能吃的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和古雅博物馆。隽祯取“清隽秀祯”之意,以展示明清贵重木器家具为主。古雅取“古韵风雅”之意,此馆主要陈列近现代枪支(已全部灌铅,失去使用功能)和西洋家具。
张连志说,收藏应该要和资本结合起来。他透露,除了餐饮业,参观门票、自己品牌的古瓷片纪念品等都已经成为公司的利润来源,同时,这个产业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让艺术品真正流通起来。
(周裕妩)(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