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的大学校门就不是为穷人开的吗?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初,新华社刊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此语一出,笔者心中涟漪荡漾,有淡淡的哀愁在里边。
同时,也为温总理为中国的教育现状做了调研而鼓掌欢呼,证明中国的总理已经了解了这一现状。

  2009年1月23日的《广州日报》以“农村娃上大学比重下降隐情何在?”为题,对广东省粤北粤西地区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下降的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随后,各大媒体、报刊杂志也纷纷撰文对这一现象做了分析论证。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不饶人的网络媒介利用博客、论坛也相继做了评论。笔者出身农家,对于这一问题尤为关注,而且我也常常在农村搞调研,我是有发言权的。

  接近80年代后期,我考上了我市的一所重点高中。我们学校的学生95%是农村考进来的,农村出来的孩子是不怕吃苦的,于是大家是拼了命的发奋苦读,真的是“寒门学子”。因为那个时代,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跳出农门,为了进入仕途,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依稀记得,那个时侯,“吃商品粮”是高贵的人,属于国家养的人,也就是“吃国家的饲料”,一辈子吃喝无忧了,所以称之为“铁饭碗”。在我上学的那个时代,走出农村可以说就是“我的梦想”,通过读书、升学走出农村就是我的最求。

  我的高中时代虽然寒苦凄凉,可是却有很多的幸福,大家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的学校学风很正,纪律严明,任课的老师大都是名校的高材生。因为没有收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每一位老师真的是实实在在、尽职尽责的教书育人,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任我班任课的几位老师是:代数有刘老师任教,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有袁老师任教,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物理有王老师任教,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化学有李老师任教,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文言文有戴老师任教,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系;作文有刘老师任教,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系;外语有刘老师任教,毕业于郑州大学外语系。我们的老师不但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每一位学生负责。

  进入90年代初期,我如愿考入了一所大学。那个时侯,上大学是不需要花费很多钱的,因为国家对大专院校的学生实行国家资助的政策,即几乎所有费用都由国家承担(包括学费、书本费、生活费等,家庭只需要负担路费、衣物等少许费用),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很清楚的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带了300元钱去报到的。在大学里,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每月补助生活费38元。如果学习成绩优秀的话,可以年底得到奖学金200多元,也够维持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用。所以说,我是很幸运的,我搭乘了“教育无收费时代的末班车”,赶上了那个让人留恋的好时代。假如是现在的话,我确信,以我的家庭条件,我家是没经济能力供我上大学的。

  应该是从1992年开始,大学开始收费,刚开始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几个重点大学试点。到1992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始收费了。幸好当时的学费并不贵,也就每年200元左右的学费,农村家庭都可以承担;和现在每年上万的学费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在大学开始收费的时候,大学毕业生的去向也在改革之中,由“国家统一分配”改变成“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随后没几年,大学生就业就极不顺利了,很多大学出现了“四无学生(无奖励、无处分、无爱情、毕业无工作),就业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难题。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到1999年左右高校开始“扩招”,直接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目前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平民教育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欲望、动力和积极性。

  前不久,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城乡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人口百分比,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基本上对半分,那么理论上高校里的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比例也应该达到1:1。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因此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人数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呜呼哀哉!如此的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等到何年何月??

  或许是笔者的片面看法,或许是笔者的性格使然,我对于在90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三项改革是持不赞成态度的。三项改革带给了民众过多过多的负担,无论城市和乡村,三项改革就像是新的三座大山压在人民的头上,让人民喘不过气来。我想,假如是温总理在那个时代主政的话,老人家是不会出台这样不符合实际的政策的。这里,并不是批评,诚然,在改革的进程当中,肯定是要出现一些失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错必纠,知错必改”,否则,则会成为祸国殃民的策略。我坚持认为,所有的政策制定,应该是以人民的利益至上,以民生为本的!!

  虽然国家一再鼓励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多次扩招,中国孩子的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5%以上,个别省份达到50%以上,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平民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但是对农村孩子来说,要上大学还是很难的。笔者认为,原因有4:

  1、私立学校和公办学校的竞争诱发了教师队伍的不纯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冲撞导致公立学校的教师资源大量流失,私立学校则为了追求金钱而继续推行“填鸭式的”的教育,可是这也是唯一的提高升学率的方法。于是,贵族学校的学生升学率高,能上得起贵族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家庭条件优厚的。贵族学校,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只能是望洋兴叹,望尘止步。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不平等现象,希望引起中国教育界的重视。

  2、绝大部分的大学收费太高,很多农村家庭负担不起。目前大学的收费标准,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项最沉重的负担。一个普通本科生一年的花费(包括学费、生活费、书本费等)至少在万元以上,4年算下来,至少得4万元左右,很多家庭都要举全家之力,才能供养一个大学本科生。很多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环境不好,无力承担上大学的费用,也就没有上大学的欲望和动力。比如,我哥的两个女儿上大学,每年的花费,两个孩子的花费不下3万元,而我哥哥的工资,一年才仅仅2万多元,就是全家人不吃不喝,也不能全部负担学费。而农村的家庭,全年的收入就更是杯水车薪了。所以,中国的大学校门就不是为穷人开的。

  3、大学毕业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太严峻也伤害了学生家长的感情。当前就业形势太严峻,是造成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农村孩子的父母而言,送孩子读大学没什么用,“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花巨资送孩子上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工作,不知道干什么,还不如实在的学点实用技术,至少能应付眼前的生机。目前大学生就业很多都是靠父母的“地位”,家庭的“实力”和社会关系的;农村的孩子们没有这些“资源”,在毕业找工作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辛辛苦苦的养育孩子考上大学,需要花钱,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需要花钱,这对于老实巴交以种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多么的艰难。写到这里,笔者心里万分激动,我不禁为中国的农民叫屈,柔弱的中国农民,何时才能挺起不屈的胸膛!!

  4、供不起,这是最实际的原因,有钱谁不想供大学生,但是农民没有经济能力供养自己的孩子。两年前,在教育部主办的“高校可持续发管理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花费”,如今依然是这样。由于农村和城市差距的存在,在学前教育、师资、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农村孩子都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上,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上大学。

  原文地址: https://blog.people.com.cn/blog/c1/s150594,w1234277470444791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