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2月11日电 (记者张晓晶)山东省威海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以人民需求为“创城”的出发点,把“创城”活动变成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尽管在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中落选,但共建共享的文明行动已经融入了威海各项工作中。
威海拥有很多品牌荣誉: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第一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在国内外成功叫响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品牌;两次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跨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行列。
在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要求:“"创城"活动不仅仅是要完成各项指标,更要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人民的需求为"创城"的出发点。”自2004年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威海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
之一。
民生为本的“创城”思路,让威海人民真正享受到创城带来的实惠。仅去年,全市用于统筹城乡发展、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达到51.1亿元。近几年威海市各级财政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逐年增长,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十项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慈善资金作用,资助社会困难群体。
热心公益、扶危济贫、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行为在威海广大市民中蔚然成风。2006年初,威海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一些汽车和乘客被困在高速公路上,饥寒交迫。困境之中,热情的威海人不仅送来了热汤热饭,还让出自家的热炕头,用行动诠释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道理。
在得悉威海市没能入选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后,王培廷说:“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还没有达到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要正视问题、认清差距,锁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放松,我们的工作要力量不减、干劲不松、步子不停。”
威海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广泛调动市民参与,使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切实使创建过程成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过程,成为市民提高文明自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