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非洲“万王之王”
广袤的北非,与欧洲隔洋相望的战略位置,注定使它成为了一个盛产传奇和强人的地方。
古国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把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搅得七零八落,却与打败他的大西庇阿将军惺惺相惜,“和平谈判时,两个人长时间相对无言,一动不动,流露出对彼此的仰慕之情。”
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让伟大的恺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却与罗马将军安东尼凄美地死在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里。
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隆美尔因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屡创奇迹,获得了“沙漠之狐”的著名绰号。无奈,显赫的战功难敌希特勒的猜忌,最终被逼死在一辆轿车里。
这些传奇中最近又增加了一个新名字:穆阿迈尔·卡扎菲,这片荒漠中的一棵“常青树”,非洲“万王之王”。
本报记者 顾锦生 综合报道
10个月前,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个穿得珠光宝气,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王”的头衔授予了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
非洲之王的强人本色
“我们需要一支非洲军队来保卫非洲,我们需要单一的非洲货币,我们需要能够畅行非洲的统一护照。”仪式上,年逾花甲的卡扎菲雄心不已。尽管非洲政治领导人对融合非洲的想法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国王和酋长们兴致盎然。
在非洲,传统的统治力量犹存,来自坦桑尼亚的谢赫说:“人们信任酋长和国王胜过他们的政府。”卡扎菲呼吁各个王室发起草根运动,迫使政治领导人接受他描绘的非洲蓝图。
刚刚结束的非盟会议上,当选主席的卡扎菲身穿金色长袍、头戴金色帽子,他在就职演讲中,再次为自己的“非洲合众国”计划振臂疾呼。他对与会的领导人说,他的统一计划将在7月份会议中通过,除非大多数人表示反对;尽管需要一致同意才能通过,但卡扎菲引进了一个新概念,“沉默即同意”。他的强人本色尽显无遗。
有意思的是,卡扎菲的政治之路恰恰是从推翻国王开始的。
1969年,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出国度假,卡扎菲秘密成立的“自由军官组织”逮捕了正在出席宴会的国王警察部队的高级将领,顺利占领了电台和其他要害部门。不发一枪,不流一滴血而取得政变成功。印上卡扎菲名字的利比亚历史也自此翻开。
北非荒漠中的常青树
北非的荒漠中,卡扎菲无疑是一棵常青树。
推翻亲美的前国王自然得罪了两超之一的美国和它所在的西方阵营。40年来,西方对卡扎菲进行过孤立、威胁、制裁甚至暗杀和轰炸,但他一如退居二线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一样,笑看美国总统几经更迭,国际社会纵横捭阖。
1979年,2000名利比亚人为支持伊朗扣留美驻伊大使馆人员为人质的行动,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付之一炬。随后,利美双方相互撤馆。利比亚与美国的对抗达到白热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不至于脏了自己的手。他如此愤恨,是因为美国总统里根不久前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出动3艘航空母舰、34艘其他舰船和几百架飞机对利比亚进行代号为“黄金峡谷”的突然袭击,大规模超低空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重要港口班加西。这次空袭中,利比亚共损失了14架飞机、5座雷达站,伤亡700余人。
但在2006年4月14日的深夜,在20年前被美国轰炸的卡扎菲住宅废墟前,一场音乐会热闹上演,站在台上的是美国著名歌手莱昂内尔·里奇,这也是利美龃龉以后卡扎菲的兵营里首次唱起美国歌曲。
带着帐篷骆驼美女出访
相对于被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古巴,即便发生过洛克比空难(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纽约途中,在苏格兰的洛克比上空发生爆炸,机上270名乘客全部罹难)这样惨烈的事件,利比亚人仅用了20余年便实现了与美国和解。这其中,除了利比亚巨大的石油财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卡扎菲的精明。
坚强的神经并不意味着食古不化,相反,他善于揣摩西方政治家的心思。“布什连任,我至少发挥了50%的作用。”卡扎菲曾开玩笑地说,他所指的是2004年底,利比亚宣布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宣布向洛克比空难遇难人员家属每人赔偿1000万美元之后,也宣告了卡扎菲成功重现西方舞台。而且,还是带着帐篷、骆驼和美女保镖一并亮相。
2007年12月,离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不远的马里尼酒店,花园里支起了一顶贝都因人帐篷;巴黎的商店里闪过几个靓丽女保镖的身影;法国总统则穿了上了阿拉伯长袍,这一切都说明:卡扎菲来了。利比亚领导人上一次踏足隔海相望的法国还是在35年前,这次,他给新当选的萨科齐带去了价值约147亿美元的合同。
钱是卡扎菲与美国抗衡的资本,也是他打开国际窗口的筹码。
但尽管生在石油之上的王国,卡扎菲并非含金汤匙降落在这个世界。1942年,他在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的一座羊毛制成的帐篷里出生。童年时期的卡扎菲经常帮助父亲种地和放牧,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简朴和吃苦耐劳的性格。小时候的卡扎菲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艾尔贾米尔”,直译便是“帅哥”。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惟一的儿子,备受父母器重。为了让他能出人头地,父母卖掉了骆驼和牛羊供卡扎菲读书。
沙漠里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以及上学时喜欢看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使得卡扎菲养成了不羁的性格。1988年,他亲自开推土机推倒的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
另一次,卡扎菲突然决定立即去埃及会见纳赛尔总统,并吩咐助手马上给他准备直升机。负责卡扎菲安全的卫队正在沙漠里训练,助手打电话让他们赶快回来。可卡扎菲却摆了摆手说:“不用叫了,来不及了,我要立即动身。”于是,他孤身一人乘坐直升机去了开罗,而且连埃及方面也没有打招呼。直到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纳赛尔才知道卡扎菲来了。
2000年7月,卡扎菲率领由200多辆汽车组成的庞大政府代表团,白天驱车赶路,夜宿临时搭的帐篷,浩浩荡荡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他的这一行动又一次让世人瞠目。然而,卡扎菲率领如此庞大的队伍从北向南,穿越浩瀚的大沙漠,是有自己良苦用心的。一是他要通过此举宣传他建立“非洲联盟”的倡议;二是他要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张是可行的。
9年后,他仍在为这一目标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