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率剧组主创踏上电影节红地毯
10日的柏林,飘起了小雨,温度已不是前几天那么冰冷。这天,柏林的华人们似乎过起了他们的节日,因为是中国影片《梅兰芳》柏林电影节上首映和主创人员走红地毯的日子。很多华人早早来到电影宫门前,求购当晚的电影票,更有很多华人影迷为一睹中国影人风采而在雨中等候。
陈凯歌称拿奖不是目的
柏林当地时间10日晚,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一部参赛华语片《梅兰芳》首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陈凯歌在会上表示:“哪怕观众与我们看的不一样,我依然尊重观众的看法”。章子怡9日在柏林刚刚度过自己的30岁生日,又刚与专门飞来为她庆生的男友Vivi相拥分手。
有外国记者在会上问及政府对电影的限制,陈凯歌以自己的拍片经验如实告诉他们,“这部影片没有受到任何来自政府方面的压力”,之所以不拍摄1950年后的梅兰芳的生活,是因为他要表现的是一个传奇,希望探讨选择和恐惧。
陈凯歌的这部京剧题材的电影能否在柏林有所斩获,最近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陈凯歌认为参加电影节当然希望拿奖,“但是对我来说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想去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想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力量与完美,因为我们也是世界的一分子。”他并不担心外国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他也尊重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解读。
当日早些时候,陈凯歌在接受德国电视台专访时也表示,文化可以有差异,但世界上每个人的道德观是可以达到一致的。
章子怡于10年前,凭借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来到柏林,而该片也获得当年的银熊奖。因此在记者会上,她多次提及并感谢张艺谋。也表示这次再来柏林,勾起她很多美好回忆。
柏林电影节专门为章子怡安排庆祝生日的环节后,有记者在会上道出她30岁的年龄,章子怡当即在台上嗔怪“你怎么将我的年龄都在这里说出来了啊”。看得出章子怡的心情大好,对记者的问话也是有问必答。对于成功秘诀,章子怡说:“这么多年来风风雨雨, 时间会改变,工作环境会改变,年龄也会不断成长,但是做人的本质不会改变。对于生活和事业,我都没有秘诀,不管在哪里面对怎样的生活,我都要做真真实实的人。其他的,都顺其自然。”
黎明在记者会上很是一副思考状,回答问题也颇为哲理,当新浪网记者问及有观众对黎明扮演的梅兰芳一角褒贬不一时,黎明坦言如同这么多年来别人称他什么四大天王一样,从没有对别人的夸赞而沾沾自喜,“我心里重视观众,我一直也很努力,我尽量单纯不去理会其他事情。有帮助的,就多听而已。”
黎明虽然为了扮演京剧大师苦练京剧,但他却认为国粹的唱腔很难模仿。他在练习时,很多次尝试去跟着梅葆玖先生唱,但很遗憾地表示“没有京剧的天分与基因”。
陈红在生活里是陈凯歌的妻子和制片人,在《梅兰芳》中饰演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她也曾对内地媒体说过自己就是福芝芳。有记者问及她生活中是否真的如同片中角色?陈红说自己“还差得远”,要继续努力,以福芝芳为榜样去辅佐丈夫的事业,“对吧”,说完这句话,陈红俏皮地看着陈凯歌。
子怡与主席紧牵双手
柏林当地时间2月10日晚22点30分,《梅兰芳》在柏林首映,剧组红毯隆重亮相。尽管当时正是寒风小雨,但这丝毫阻挡不了粉丝们的热情,不少人甚至是“组团”前来捧场。而在红毯外,有人举着“Looking For Tickets”字样,真正一票难求。
主创人员分批到达后,电影主演陆续登场。出席国际电影盛事,陈凯歌导演这次亮相一身黑色西装、不苟言笑,而陈红选择粉色拖地长裙,紧挽陈凯歌手臂。而陈凯歌成了红毯上最忙的人,不停接受媒体的访问,一条短短30米红毯走了整整半小时。
此时雨中感动一幕出现,当一群年纪稍大的粉丝,呼喊黎明的名字请他签名时,黎明返身从电影宫大门又重新走进风雨中,为影迷一一签名。然后才很绅士地离开。
红毯秀上,章子怡的脖子、耳边璀璨的国际品牌珠宝TESIRO通灵项链耳饰和极尽奢华的手镯十分抢眼,华丽的钻饰与裘皮披肩遥相呼应,一身珠光宝气,吸引无数闪光灯。而这身“巨星”打扮,也吸引了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他在红毯尽头紧拉着章子怡的手,大摆pose。
柏林首映七次鼓掌
《梅兰芳》首映礼前的红毯几乎被中国人包揽,走进举办首映的大礼堂,这一天的柏林电影节成了中国人的专场。而不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也高举偶像照片,希望得到签名。
有《霸王别姬》在前,作为中国国粹,京剧的身段、唱腔,华丽的服装,黎明能否再次让东方美征服欧洲人?这样的担心有些多余,从电影开始,一共获得7次掌声。
电影开始,主创人员先和观众会面,观众鼓掌欢迎。影片开头一段讲“斗戏”,也引起身边欧洲观众的喝彩,一位日本媒体记者对京剧情有独钟,他说:“我们通过电视看京剧,所以这部电影我很喜欢。但是其中的情节并不是很明白。”
然而一位保加利亚记者却说:“不管怎样,我看到流泪了。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发布会现场的外国记者表示之所以会喜欢这部电影,是基于对古老中国的想象与热爱,他们被京剧艺术的梦幻感折服与心醉。
影片结束,字幕一开始即有掌声响起,字幕结束后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在主持人介绍导演、主要演员时,掌声再次响起。
剧院中,观众座无虚席,年轻人居多。全场两个多小时,也无人离席,陈凯歌对此非常欣慰,他在片后率剧组人员登台致谢时说:这部片子我们拍摄时间不长,但更多的时间用于剪辑、推广。“今天很成功,我也感谢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我想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了。”
本报特派记者 鞠健夫
特约记者 徐伟 发自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