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下午,在受旱严重的河南省登封市石道乡张沟村,57岁的村民申鸟到村里的水井挑水。(记者 韩俊杰)
水井在离家数百米外的山沟里,30多米深,取水还是老式的手摇式辘轳。申鸟把水桶放到井水中,单手摇动辘轳39圈;然后,他摆动井绳,看水桶吃满水后,再用力把水桶提到井口。
“去年夏天,这个井里水浅得很!得摇8次,才能弄满这一担水。”申鸟一边打水,一边说,“我们这些挑水吃的,看这不中,就联合起来,兑人兑钱,十几个人干了七八天,把井淘了一下,往下又挖了近两米,才有现在这个样子。
”
申鸟一家三口人:他、老伴,还有30岁的儿子。家里还养有一大一小两头牛,16只鸡和一条看家狗。申鸟挑的一担水有大约60斤,能满足家里人畜一天用水需要。
在张沟村,像申鸟这样需要每天担水的农户有近40户,占全村414户人口的十分之一。村里其余的绝大多数农户,不用像申鸟这样每天风雨无阻地担水,而是使用政府支持建设的屋顶接水工程储存雨水使用。但是,在严重的旱灾面前,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
村民李现敏家里用的就是屋顶接水工程。他们用管道把下雨时落到屋顶的雨水先引导到地面,通过一个盛满沙子和碎石子的池子进行过滤后,再流入地面下一个容量为30立方米左右的水窖中。这个水窖是一家人用水的大水缸。
“我家里有6口人,还养了6头猪。这一水窖如果接满,我们可以用上两个多月。遇上下雨多的年份,这水窖里一年都有水吃。”李现敏说,“可是,去年下雨少,水窖里的水总是不够用,还得花钱买水吃。”
张沟村里,除了可以挑水的两眼老井,还有一眼可以抽水的180米的深井。但是,据村民介绍,目前这个深井由村里的一户村民负责管理。村民从里面取水,都得花钱买。并且,去年旱情严重以来,这个井的供水能力也大大下降,一天只能供几户村民取水,远远不能满足全村村民的需要。
“邻村的水罐车拉水可以送到家门口,根据远近一车3吨水收30到40元钱。”李现敏说,“有的人家自己有拖拉机的,就到邻村买水。不过,一吨水也得10元钱左右。”
据李现敏说,屋顶接的顶多只够吃三四个月。其余的八个月左右需要的三窖水,基本上都得自己掏钱去买。光这项费用,一年就得900到1000元。而该村村民大多靠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收入较低。
“登封市的自来水一吨2.05元,可市民的收入是我们的好多倍。我们这里一吨水得10元多,是登封市民的5倍。你说我们难不难!”张沟村一位村民说。
据石道乡纪委书记景晓明介绍,登封市地处豫西山区,土薄石厚,十年九旱。石道乡同样如此。而在该乡中,张沟村的情况更为严重。
张沟村曾在20年前一度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但是因为管道老化和村庄搬迁,从上世纪90年代自来水管网就全部瘫痪报废了。2005年,在政府补贴支持下,300多户村民建设了屋顶接水工程,在旱情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解决全家吃水问题。但是面对自去年10月以来的严重旱情,村里吃水难开始逐步显现。
“面对这种情况,乡里采取两个步骤来解决张沟村人畜吃水难问题。”景晓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首先是解燃眉之急。春节后,乡里组织了4台抗旱送水车,和武警部队郑州支队的2台送水车一起,开始为张沟免费送水。争取把每家每户的水窖都装满。我们还准备再打两眼深井,把提灌和自来水的管网配套设施都弄好,把自来水送到每个村民家里。”
在张沟村的麦田里,记者看到,本该返青的麦苗因为干旱大都发黄、发干,部分麦苗已经枯死。(记者 韩俊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