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记者赵琳琳)美俄卫星在太空相撞的消息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著名空间问题专家庞之浩进行解析。
庞之浩告诉记者,以前太空中也曾发生卫星撞上太空碎片或太空垃圾的情况,而整星相撞的事情这一次还是首次发生,卫星相撞后的一个影响是会产生太空碎片,这些碎片一旦在太空中游走,很可能会导致更多相撞事故的发生。
高科技是双刃剑
太空是否已经拥挤不堪?人类是否应该给太空也派遣个交通管理员?庞之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人类应该制定太空交通规则。
他认为,高科技往往是双刃剑,随着航天活动越来越多,“太空垃圾”势必不断增多,人们必须采取新办法来对付这一问题。
庞之浩说,太空中充斥着不少太空碎片,但是大卫星并不太多,现在,人们可以跟踪的是10厘米以上的太空飞行物,这样的飞行物目前大约有1万多个,1厘米到10厘米的有至少10万个。小于10厘米的太空飞行物对飞行器的威胁相对不大,即使其处于近地轨道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也不大。
据悉,为了保证飞行器安全,一般而言对于太空碎片不少国家都会追踪及观测,以使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躲过体积较大、有安全隐患的碎片,而报废的卫星也是太空垃圾的一个来源。
太空碎片存隐患
对此,庞之浩介绍说,在卫星已经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寿终正寝后,一般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它:一种是将其导引到无用轨道,避免它与卫星相撞;对不可控卫星而言,可采用人为打击的方法,用导弹将其打为小碎片;而对那些可控卫星而言,其报废后采用使其减速烧毁的方法形成小碎片。
他告诉本报记者,太空碎片主要有两大影响,其一是对空间环境造成影响,给人类发射的卫星等飞行器的运行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如果其体积较大的空间碎片坠入大气层,掉落在城市人口稠密区,很有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些近地轨道的体积较大的航天器目前都应该是由人来操控的。
“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当然会越来越多。”他说,对于近地轨道的部分航天器,其运行统一由国际上来协调。目前,近地轨道的空间资源已经显得比较紧张,因此飞行器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
中国影响
空间碎片专家:
中国轨道卫星或受影响
据新华社电 中国空间碎片专家12日表示,俄美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可能对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产生影响。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碎片行动计划顾问都亨表示,俄美2颗卫星碰撞事故发生在距地约790公里处,碰撞后产生的大量碎片大致也会分布在这个高度的壳层上。
都亨说,撞击刚刚发生后产生的碎片呈云状分布,是密集的一团,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散开,目前还不清楚这个碎片云的直径。“这个碎片云会对轨道高度在700公里到900公里范围内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产生较大影响。”他说,“这个轨道高度内有许多应用卫星,包括我国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资源一号等对地观测卫星。”
都亨介绍,描述卫星运行的参数有倾角、速度、近地点和远地点等,目前可以用这些参数来描述俄美卫星碎片云的运行姿态。他说:“如果目前在用卫星与碎片云在同一轨道高度,而且倾角相同的话,发生碰撞的概率就很小。如果倾角不同的话,它们的轨道面就会相交,即使速度一样的话也会发生碰撞。”
都亨说,俄美卫星相撞事件发生后,空间中心立即对所有在这一轨道高度和相近高度运行的卫星进行监测。他说:“只要碎片云的运行数据一公布,我们在用的应用卫星会不会碰撞都可以计算出。届时可以对具备变轨功能的卫星的运行姿态作出调整。”
现有措施
防止太空垃圾撞航天器的方法
据新华社电 著名的空间问题专家庞之浩指出,目前用于防止“太空垃圾”撞击航天器的方法和相关设计大致有6种:
一、用光学望远镜观测高太空轨道,用雷达探测低轨道,对各种“太空垃圾”进行监测和预警,当“太空垃圾”很可能与国际空间站、卫星等航天器相撞时,可使航天器通过改变运行轨道躲避。
二、确保废弃的航天器具有一定的变轨能力,将位于高轨道的废弃航天器“调遣”到更高的无用轨道,使其无法威胁其他“同伴”。
三、通过无线电遥控信号使位于低轨的废弃航天器逐渐转移到更低的轨道,并最终坠落到预定海域。
四、加厚航天器的外壳,增强其抗撞能力,但这会增加航天器的负担和制造成本。
五、专家正在设计用可降解的新材料制作航天器,这样它们在完成使命后的一段时间内能在太空中自行化为乌有。
六、研究人员还在设计发挥“太空清洁车”作用的航天器,收集并带回“太空垃圾”。或者研制激光装置,将“太空垃圾”烧成灰烬。
撞击碎片可能
波及带核卫星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航天专家说,俄美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波及苏联时期携带核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带。
俄塔社12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俄航天界专家的话报道说,俄美卫星撞击后产生的碎片向不同方向飞散,这些碎片有可能撞上处于太空飘移状态、高度相近的前苏联时期的卫星。他介绍说,这些卫星属于退役老化的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核反应堆,如果碎片与这些卫星相撞,有可能在太空中形成放射性碎片带。
核反应堆用于卫星的目的主要是提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相对低的能源。
此外,该专家还说,俄美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还有可能与俄罗斯“箭”系列其他卫星相撞,从而形成新的太空碎片。
撞击事件中的俄罗斯卫星属于俄罗斯应用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企业研制的“箭-2M”型军用卫星,目前还有同系列的其他卫星处于太空中邻近位置。
中科院对碎片
进行搜索捕获
据新华社电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长印12日表示,由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的中科院观测网已开始实施对这次俄美卫星碰撞产生的碎片搜索捕获,并将密切关注这些碎片对我国在用卫星的影响。
赵长印说,此次卫星碰撞发生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上空,不在国内现有观测站的观测空域,因此国内观测网未监测到碰撞时刻的情况,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的中科院观测网已开始实施对这次碰撞产生的碎片搜索捕获,并将密切关注这些碎片对我国在用卫星的影响。
他说,估计这次碰撞事件将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这些碎片将会散布在碰撞发生的高度为主的上下较大范围内,因此除了对运行在碰撞高度的应用卫星增加碰撞危险外,也会对其他高度的卫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空间物体间发生类似碰撞事件的几率还是很小的。
赵长印说,类似的碰撞事件在以前也发生过,如1996年7月24日,法国CERISE电子侦察卫星与Ariane V16末级火箭残骸相撞;2005年1月17日,中国长征4号火箭碎片和美国发射的末级火箭残骸发生碰撞。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