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又要来了,一些商家开始吆喝……
“洋节”为何火爆?
与“情人节”的火爆场面相比,已过的元宵节显得逊色。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麦收指出,中国传统节日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内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深入挖掘不足,加上载体单一,形式缺乏新意,导致在传承中“疲软”。
而“洋节”因没有固定模式,显得简约、时尚、浪漫;特别是经过“本土化”后,愈发满足了人们寻求放松和释放情绪的心理需求。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如今经济发展迅猛,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希望过节时能放松一下绷得太紧的神经,“洋节”恰恰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种需求。
“"情人节"很好玩啊!除了能收到礼物之外,还能聚餐、看电影、休闲、娱乐,我觉得比过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要好玩多了!我们的传统节日,过于单一和沉重,缺乏新意,不够轻松和浪漫。”在天津一家媒体工作的孟小姐说。
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半数以上喜欢“洋节”胜过传统节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不应该拒绝“洋节”,因为外来节日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绝不能丢弃我们自己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的文化生日。“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自己。要教育民众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让传统节日发出新魅力
一些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要与时俱进,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尝试借鉴“洋节”的精华所在,让传统节日走出单调、陈旧,焕发新的魅力。
民俗专家田兆元指出,西方“情人节”的传入,对于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而且为人们表达情感提供了更多机会。
他表示,一个节日能否让人接受,过得红红火火,除了它本身的传统仪式、精神内涵外,商家的“造势”也非常重要。
如何让传统节日红火?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建议,首先要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增强它的娱乐功能,更有利于人们放松身心;其次在保持传统节日本质特征前提下,鼓励创新和完善,改变固有的过节方式,汲取西方节日的某些元素,比如亲情、温馨、浪漫、时尚等有益的文化元素;还要运用一些商业元素和市场技巧,提高传统节日的含金量。(新华社专稿/记者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