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出的“县委书记被曝监听部属电话”的消息虽然不真,但此事却再次让人对手机的安全产生了警觉。
上网、发邮件、写博客,视频电话……3G时代的智能手机功能已越来越强大,但毫无疑问,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
手机越智能个人信息越易遭攻击 据了解,手机一旦中毒,间谍软件就开始运行,用户所有通话记录,短信内容,电子邮件等内容都将泄露。更可怕的是,这种攻击是悄无声息的,甚至连手机用户本人都毫不知情。
女大学生王某最近就怀疑自己的手机可能被人监控了。据她讲,这部新款智能手机是去年自己男友送的,功能强大,能装词霸,上网聊天,看电子书,甚至连考试的时候都能装进WORD文档并且支持关键字查询。她这次寒假回来,发现自己在假期见了什么人,参加了什么聚会,甚至连她发给自己好友的短信内容,男友都一清二楚。“你男友给你的手机里装了监控软件。”一位网络高手肯定地说。
果真有如此可怕的“间谍软件”?经过仔细查找,记者竟然真的在某专业论坛上发现一个名为“免费手机监视软件大全”的帖子,里面详细地列出了数个手机监视软件,并介绍其监控范围、具体使用说明等,还罗列适用的手机型号,这其中不乏新近上市的最新款智能手机。
“这太可怕了,怎么知道自己手机有没有被监听啊?”、“怎么做才能防止自己的手机被监听呢?”“如果手机不开通GPRS是不是就不会被监控”……一时间,手机的安全让人担忧。“现在看,只能防患于未然了。”
业内人士称间谍软件可部分监控 一位运营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间谍软件并非神乎其神,所谓远程监听功能都是骗局。目前从技术上来讲,如果没有运营商的配合或者不在目标手机上做手脚,通过网络监听手机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在目标手机上安装软件,也有很多限制。比如对手机操作系统有要求,只有在这种操作系统之下的手机才可以安装。“很多声称能远程监听通话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软件得知对方的通话记录或短信、电子邮件等内容还是可以做到的。”
据了解,为了保护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不少手机生产商早已经开始作出反应。比如,诺基亚已推出了多款预装有反病毒软件的手机,并且在某手机操作系统中作出限制,对某些软件不授予授权证书,如果安装或运行此类型的间谍软件,手机操作系统就会有提示。可是跟电脑黑客一样,手机黑客们的“跟进”能力也不容小觑。就在不久前,就有人宣布诺基亚的上述安全机制已经被破解,任何程序可以跳过证书授权,直接拿到最高权限。
无疑,新一轮的“猫鼠游戏”又开始了。
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一位专业人士给喜欢智能手机的用户支招,包括不轻易接受别人赠送的手机,或者拿到新手机后及时地进行“刷机”、卸载相关程序,对手机进行格式化;不要随便打开不明的彩信,在通过蓝牙、红外、数据线往手机上传文件时要警惕,尽量保证安全等。
专家说立法保护遇利益平衡难点 电话被监听,短信被监视,甚至于身处何处都能让人知晓……在马上要到来的3G时代里,智能手机的功能将发挥到极致,可怎么保护手机用户的信息还是个未知数。目前,如何对包括手机用户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在法律上还是一片空白。个人信息保护法,千呼万唤之下,仍未出台。
“据我所知,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处在向国务院法制办的报批过程中,但是想正式进入立法程序阻力不小,如何做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利益平衡是难点。”电信法律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法律研究员康彦荣今天对记者坦言。
据康彦荣介绍,早在几年前,学界就已经开始讨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且将个人隐私包括在个人信息中,以扩大保护范围,但是相应的专家意见稿与目前我们的国情还存在不符之处。一方面专家都希望能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做到尽可能的全面深入,但是如果注重对私权利的保护,就很有可能会对公权力产生过度限制,一些因职能需要而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等利益就会遭到损害,对目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有影响。
康彦荣认为,以智能手机为例,如果在立法上对个人信息加以严密保护,那么手机生产商跟通信运营商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旦用户的信息泄露,从消费者权利保护上讲,他们都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反过来从通信商、手机生产商的角度看,如果不提供增值服务,手机还仅仅承担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反倒不会产生法律责任。这样一来,肯定会影响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消费者本人也就无法享受到通信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了。
此外,康彦荣还表示,虽然受技术等方面限制,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效果并不让人满意,但是相关的救济途径还是有的,包括备受关注的电信法中也会有所体现。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