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董峻)记者13日从农业部了解到,北方旱作地区农业部门日前进行的监测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麦田呈现出明显的抗旱优势。
据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介绍,在今年的罕见大旱情况下,同样的播种时间、同样的旱情,两块麦田的麦苗长势却截然不同。
据介绍,保护性耕作取消了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变化。
调查显示,河南宁陵、灵宝、民权、博爱等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麦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均高于传统耕作,且苗壮、苗绿,叶片尖部枯黄长度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旱和耐寒能力。山东省实行免耕播种的小麦比常规播种的小麦麦苗偏壮、偏绿,干黄叶少,直立性强。
专家分析说,免耕播种小麦抗旱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播种的主要原因是免耕播种一次完成苗带旋耕、播种、镇压等环节作业,有利于抢墒播种,同时免耕播种实行沟播,有利于积雪纳水,提高了降水和灌水利用率。
同时,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土壤浅层形成了虚实相间的土层结构,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墒效果好。
此外,免耕播种的小麦镇压密实,不仅压碎坷垃、封闭裂隙、防止气态水分蒸发,而且使土粒紧密结合,恢复土壤毛管作用,使土壤水分上升,保证了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