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2月13日电(记者桂娟)在发现“汉代村庄”的基础上,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对内黄县三杨庄遗址继续进行考古发掘与勘探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收获。
2003年夏,三杨庄发现4处汉代瓦顶建筑遗存,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勘探,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汉代村庄遗址被揭露出来,目前已有7处庭院基址得到确认。
这是一处因为突发洪水灾害而被完好保存下来的遗址,当时的生活场景因此被“凝固”下来,为复原汉代社会和家庭生活、生产状况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丰富资料。该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
在以前发现7处汉代建筑(庭院)遗存的基础上,考古人员新发现了7处建筑遗存,其中位于颛顼帝喾陵园东部的一处建筑堆积遗存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较为特殊,其性质目前还难以判断。
一条东西向、宽度达20米的道路,在三杨庄村南被发现,这是目前所发现的3条东西向道路中最宽的。在第二处庭院西约500米处,还新发现1处陶窑区。
为配合第二处庭院展示馆土建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对第二处庭院周围进行了发掘清理,在庭院东、南、北面均发现垄作农田遗迹,与以前发现的垄作农田一致,宽约60厘米。在庭院南门外有较大范围的活动场地,地面遗留有陶壶、碗、盆等陶器和石臼等石器,南门外水井东南发现1处可能是拴系牛马的场地遗迹。
在庭院西侧清理过程中,发现汉代农田以上叠压有厚约18厘米、表面呈水波纹河底状水流冲积泥层,直观证明了该处庭院在坍塌后成了黄河河道的一部分。
在第二处庭院南侧汉代地面以下约80厘米处又发现1层垄作农田遗迹,该农田宽约70厘米,南北向,垄窄而低,沟宽而平,与已发现的上层农田有明显区别。田中人的赤足痕迹清晰,显然是农田含水丰富时踩踏而成,该层农田的时代还需进一步确定。
据考古工作负责人刘海旺介绍,目前考古勘探工作仍在进行之中,2009年计划为配合第二处庭院展示馆的保护展示工作,重新对第二处庭院遗存进行再揭示、复原及必要的解剖工作。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