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光影留住伟人风采(组图)

毛泽东视察黄河

王建柱

  徐肖冰、侯波夫妇在拍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的各种纪念活动中,自然会让人们看到或回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许多历史照片。在给毛主席拍照的摄影家中,最出名的恐怕莫过于徐肖冰、侯波夫妇了。现年93岁的徐肖冰和85岁的侯波,在上个世纪30年代相继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他们不但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还为毛主席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他俩的作品成为“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和伟人系列”。


  今天,当我们把目光对准这对闻名遐迩的摄影家伉俪,便看到了照片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侯波:“这张照片我们已经珍藏了近60年了,每看见它,我就会想起那次照相时的每一个细节。那时我们多么年轻,毛主席多年轻,共和国多么年轻啊!”

  走进徐肖冰、侯波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面墙上悬挂着的一幅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和他们夫妇俩的大幅合影,非常引人注目。

  侯波曾给笔者讲过这张照片的来历。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从西柏坡来到北平,住在香山双清别墅,在这里召开会议并接见国内外的客人。这时,侯波的工作单位在北平电影制片厂,工作任务就是负责拍摄毛泽东接见外宾、会见民主人士等重要活动的照片;徐肖冰在新闻电影制片厂负责拍新闻电影。

  5月的一天,侯波接到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见外宾的摄影工作。会见结束,客人走后,侯波他们收拾机械也准备离开。这时,主席回过身来招呼他们坐下。毛主席在延安时就认识徐肖冰,但没有见过侯波。徐肖冰便向主席介绍侯波:“这是我的爱人。”主席便问侯波老家是哪里,侯波回答:“山西夏县。”主席说:“哦!是关云长老乡!你是什么时候到延安的?”侯波又回答说1939年。主席说:“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要为人民好好服务。”

  毛泽东亲切和蔼的态度,印证了侯波在此之前的耳闻:毛泽东待人非常随和,也喜欢和工作人员拉家长,对身边的人他总要问一问关心一下,就连来去匆匆的摄影记者也一样。想到这里,侯波的心里感到暖洋洋的,紧张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了许多。

  毛主席随后站起身说:“来,咱们一起照个合影吧。”侯波、徐肖冰在主席两侧站好,这时主席摇头说:“不行,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不由分说,主席站到了侯波的右边。与侯波他们同来的新华社记者陈正清瞬间按下了快门,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后来主席的活动多了,中央办公厅考虑到应该用照片来记录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中南海需要有一个专职的摄影人员,组织上就将侯波调入中南海。调去时,侯波是北平电影制片厂的照相科科长,到了中南海以后,仍是照相科科长,其实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后来时间久了,主席问:“你怎么叫个"侯科长"?不要当那个"长"。”直到现在,过去在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还风趣地称她为“侯科长”。

  徐肖冰:“作为摄影记者,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件事可以和开国大典相比。我们有幸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这是一个摄影工作者的莫大荣幸。”

  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让侯波最铭刻于心的是开国大典的拍摄。作为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共和国开国大典拍摄的女摄影师,侯波拍下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个令人激动的瞬间,给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经典画面。谈起当年拍摄开国大典的情景,老人的言语和表情仍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动和自豪。当时他们夫妇俩同时接到要他们上天安门城楼的通知。徐肖冰负责拍摄电影,侯波则负责照片的拍摄。当时,为了安全,允许上天安门城楼拍照的记者很少,在侯波的记忆中,摄影师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周总理带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左侧上来时,她就开始拍照,一张接着一张,一边拍一边往后退,拍完一卷就赶紧换,生怕耽搁重要的镜头。

  为了拍下毛主席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一激动人心的画面,侯波手端120型照相机,把身体尽可能地向城楼护栏外伸,甚至要把身体伸到护栏外面。就在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之际,她迅速按下了快门。此时她感到身体一晃,幸亏旁边的人扶住了她。

  这是侯波最得意的照片之一。她说,这张照片因角度的关系,又没有广角镜,而且离得较近,拍摄技术也不是很好,但它意义很深远。这张见证新中国光辉历史的照片,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到的。每当她的名字随着这张照片登出来的时候,她都有一种自豪感和庆幸感。

  记录瞬间:徐肖冰、侯波夫妇被人们誉为“摄影双璧”。他们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们在战火和工作中把握了机会,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史册性的画集。

  其实,侯波的摄影技术还是在延安和徐肖冰结婚后学的。在她之前,徐肖冰就已经用相机记录下了许多永恒的瞬间。

  徐肖冰第一次为毛泽东拍照是在1937年11月。那时,徐肖冰刚参加革命不久,在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有一天,上级领导对徐肖冰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拍摄,具体情况到飞机场就知道了。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肖劲光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在机场,飞机一到,徐肖冰还没反应过来,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原来是苏联派专机把王明、康生从莫斯科送回延安,陈云也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那时徐肖冰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主席的镜头多一点。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主席就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然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

  1938年冬的一天,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四大讲演《论持久战》。那天徐肖冰准备给主席多拍几张照片,可是由于人很多,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根本插不进去,更看不见主席。徐肖冰围着房子绕了一个圈,拿着相机选来选去,最后,他只好站到边上,拍到主席的侧面,同时也将听众纳入镜头。这幅照片,是徐肖冰到延安后比较近距离拍摄到毛主席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首次面世是在1968年,得到了摄影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被视为一幅不可多得的珍品。

  在徐肖冰所拍摄的照片中,具有历史价值的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张比较特殊。这张照片就是在党的七大会议期间,他抢拍到的毛主席与朱老总的合影。当时朱老总兼八路军总司令,戴着国民党军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这张照片有一段时期曾被修改过。与徐肖冰的原照相比,我们会看到,朱老总的帽子上国民党的帽徽被修掉了。现在这幅照片仍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在《毛泽东画传》编辑过程中,徐肖冰一再强调要按历史原貌发表。1988年,徐肖冰夫妇应邀去日本举办照片展览,展出的就是原照片。《朝日新闻》特地就此发表文章,称赞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原貌。徐肖冰说,照片记录的就是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历史。

  还有一张照片在很多场合都能看到,那是1949年3月25日,徐肖冰等人去西苑机场拍摄欢迎毛主席和一些重要领导同志进京的场面。

  毛主席、周副主席、刘少奇同志、朱德总司令、任弼时同志坐在车上不断向人群挥手。车停下来后,主席等从车上下来,与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徐肖冰他们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地拍,三脚架不时地被挤歪。这时,正忙着拍摄的徐肖冰耳旁突然响起毛主席的声音:“徐肖冰,你也来啦?”当时徐肖冰的心情非常激动,从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告别主席,已经有4年了,主席记忆力居然那么好,开口便能叫出他的名字。徐肖冰还没来得及说话,主席就把他介绍给周围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代表,并说:“这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摄影师,是吃延安的小米饭长大的。”

  还有一张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一个镜头。那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徐肖冰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住在香山。一天早上,毛主席接到了陈毅进驻南京“总统府”的电话,一夜未眠的主席喃喃地吟诵着即兴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这时秘书走来递给他一张“号外”,说:“主席,南京解放的捷报出来了!”毛主席接过报纸,边走边看……徐老回忆说:“这时我手拿着相机,却无法拍摄到毛主席的正面,只能耐心等待着。看了一会儿,主席见身边有个凳子,便顺势坐下来,手拿着报纸继续看。当主席看到报纸的正面时,"南京解放"的大字标题赫然醒目。这时我举起相机,快速取景,果断地按下了快门,毛主席发现后抬起头来向我微笑了一下。历史永恒的瞬间就这样留下了。”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韶山冲顿时沸腾了。第二天早上5点钟,毛主席就从住处走了出来。侯波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于是便背着相机寸步不离地跟着主席。上了一个小山顶,主席来到父母的坟墓前鞠躬致敬。随行的人员没有准备,赶忙从旁边的柏树上折下一枝,献在主席父母的坟前。默哀完毕,主席对着父母许愿:以后有机会,我还回来看望你们。下山路上,主席的故居前已是人山人海。他先去老邻居家,还顺手递给了老邻居一支烟,用他多年未改的乡音和乡亲们亲切地聊起家常。侯波站在门外,拍下了这一欢乐的瞬间。

  在侯波所拍摄的作品中,有一张毛泽东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的照片。2004年10月,当侯波再见此照片时,又拿出一张看似同样的照片,但仔细一比较,和毛泽东一同参加劳动的还有彭真。原来这张照片只是由于“文革”的政治原因曾被修饰过。

  徐肖冰、侯波夫妇在中南海照相科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徐肖冰参加摄制了《开国大典》、《解放了的中国》、《抗美援朝第一辑》和《人定胜天》等脍炙人口的新闻纪录片。侯波则拍摄了《开国大典》、《新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与维族老人》、《毛主席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毛泽东视察黄河》等重要历史镜头和中央领导人的生活照片,他们以影像资料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瞬间,为一个时代留下大量珍贵史料。这些照片包括底片现在都保存在中国照片档案馆。

  徐肖冰和侯波就是这样通过摄影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音容笑貌和工作生活的动人瞬间定格为永恒,这些照片为什么能拍得这么成功?侯波解释说:“我在给领袖拍照片的时候经常想到的是领袖的品德、神态和风格,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和背景才能把他们拍得自然而又高大。只有这样,才能记录下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

  谈起为领袖拍照摄影,两位老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做了这么多年的摄影工作后,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在为领袖寻找背景拍摄的时候,伟人已经做了我们的背景。这样我们才能够真实地记录下那段历史,我们的劳动成果才能成为一个个令人炫目的珍宝。中国有一批优秀的摄影家,由于历史的偏爱,我们才成为其中的幸运者。”

  回报:他们把事业上的成就归功于国家和人民的培养。退休后,将一生创作的珍贵电影作品、摄影作品以及收藏品捐献给了故乡。

  1940年,侯波和延安电影团的摄影师徐肖冰在延河边相识。1942年,在枣园的窑洞里,侯波和徐肖冰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一点红枣、晒干的馒头切片就是“婚宴”美食。说来他俩真是天作之合。“他总是比我懂得多,不管是取景还是采光、洗印,我都向他请教。”的确,当时的徐肖冰已是延安比较知名的摄影师,他一面工作,一面还参加抗大的学习。“抗大对我的革命生涯起了很大作用,许多革命道理我都是在抗大真正认识到的。”

  1945年,侯波、徐肖冰从延安到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侯波担任了摄影科科长,徐肖冰负责拍摄《民主东北》新闻简报纪录片。东北解放后,他们又随第四野战军进入北平。徐肖冰等担任摄影师的《解放了的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大型彩色纪录片,获得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1950年,当侯波在中南海担任摄影科科长时,徐肖冰带北影厂摄影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拍摄完成纪录片《抗美援朝》。这部片子的解说词是由胡乔木推荐艾青写的。影片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此片还获得了文化部一等奖和1952年卡罗维发利第七届国际电影节的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此后,徐肖冰在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担任过副厂长、副总编辑。他曾感叹说:“我从老家出来,第一个职业就是在电影公司当徒工,当摄影助理,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想到一干就是一辈子。”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徐肖冰、侯波拍摄的再现中国革命经历和风貌的历史照片,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十多个城市展出。这些照片是两位老摄影家50余年创作生涯的结晶,《巍巍宝塔山》、《挥手之间》、《不要忘记他》、《开国大典》、《国庆节》、《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经典历史照片给参观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让大家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说:“过去我们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了历史,现在我们还要用我们的作品把历史再现给现在的人们,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的孩子们。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999年,举国庆祝建国50周年,4月9日,题为《从延安到中南海》的徐肖冰、侯波摄影回顾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隆重开幕了。开幕式一结束,二位老人便被人们围了起来,新老朋友纷纷向他们问候和祝贺,请他们在展览纪念封上签名留念,两位老人被观众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

  如今,在徐肖冰的家乡浙江桐乡已建立起了徐肖冰、侯波摄影艺术馆。他们激动地说:“我们几十年的作品总算找到了好的归宿了。”

  徐肖冰、侯波与毛泽东的合影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与朱德的一张合影毛泽东与外国友人在一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肖冰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