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块醒子、一把扇子、一条手绢,演员穿着长袍马褂,台下几十位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台上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台下掌声不断,叫好声不绝……刚刚过去的春节,在中国大戏院小剧场、大金台相声茶馆、金乐茶楼、名流茶馆等本市各相声茶馆里,都聚满了爱听相声的热情观众,这些人中以白领和年轻观众居多。台上演员说学逗唱,使出浑身解数逗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掌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在春节期间选择到茶馆听相声的方式放松心情、享受假期。
为什么茶馆相声如此火爆?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票价低廉、段子鲜活、贴近群众是“火”的基础。
对于大多数来茶馆听相声的观众来说,10元钱就可以欣赏到两三个小时的现场表演,可谓是“加量不加价”。听相声不仅能娱乐,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风俗民情和历史典故,这比起看场电影或是去酒吧要划算得多。有很多北京的观众也特意开车到天津来听茶馆相声。过节了,来天津听几段茶馆相声,既娱乐了自己,也算是一次短途旅行了。
有些观众表示,到茶馆听相声不仅可以娱乐,也是比较好的社交方式。会亲访友,或是招待客人,都可以带他们来茶馆听相声。一位私营公司经理说:“因为咱们天津相声风格独特,能够代表天津特色,请客户来茶馆听相声,他们感觉既新鲜又有文化内涵。茶馆相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维系客户、朋友关系的机会。尤其在春节期间,找几位知己好友一起来听茶馆相声,真是能找回过去老天津卫的感觉。”一对20多岁的情侣也常到茶馆听相声,他们表示:“我们不太喜欢酒吧喧闹的环境,太吵了,听了几次茶馆相声,觉得这个是天津特色,而且票价不贵,还能放松自己。听段相声心里美滋滋的,所以一有时间就过来听。”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年轻人喜欢来茶馆听相声主要是为了感受剧场氛围,因为观众和演员有很多互动,观众叫好,演员演起来也兴奋,容易出彩。许多演员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即兴发挥,效果有时好得出乎意料。在这种场合下观众也显得比较放松,兴奋起来肯定会高声叫好,如果是资深相声迷还会发出“吁”声。
天津素有“曲艺之乡”的美誉,津派相声拥有众多的听众。前些年,相声艺术遇到了发展瓶颈,走过了一段低迷的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专业相声表演队伍的诞生、茶馆相声的复兴,天津市民又多了一个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地方。特别是近年来听相声已经成了津城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在节日里,听相声就更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了。
许多相声演员向记者表示,其实相声本身不光是笑料。记者在现场感受最深的就是茶馆相声非常讲究,一个包袱要一层一层地慢慢铺,然后再慢慢地把包袱口系上,一个包袱要“做”上老半天才抖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间不能断,事后让人回味无穷。戏曲界有句老话,叫做“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也就是书要听新的,知道结局了就没人听了,戏曲和曲艺都是越听越爱听,因为它们已经上升到艺术范畴了,观众欣赏的是艺术,而不光是笑料。记者在采访时感到,无论是擅长传统段子的,还是致力于创作新段子的相声演员对此都有同感:“懂行的观众看的是表演。那些段子其实他们早就听过很多遍了,可还是喜欢听,因为不同的人说的不一样,同样的人不同场合说的也不一样,内行听的其实是演员的功夫,或是一些即兴的东西。”
目前,活跃在茶馆里的专业演出团体主要有哈哈笑、众友和九河三支队伍。演员每周奔忙于各茶馆为观众献艺。众友着重在表演功力的磨炼上,表演传统段子较为拿手;哈哈笑的表演更多着眼于创新,挖掘新生事物融合到创作中,观众以中青年人居多;九河的成员很多都是相声世家子弟,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创新为主,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三支队伍虽风格不尽相同,却同样带给观众笑的喜悦和回味。本报记者刘平
本报记者 祁小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