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打造航天领域的“国家队”

  视点提要

  从火箭发射到卫星升空,从“神舟”飞天到“嫦娥”绕月,从空间实验到太空漫步……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进步和飞跃,几乎都与总装某研究所息息相关。

  辉煌来自求索,荣光连着创新。探寻创造这一连串辉煌的背后,是他们一次次冲破思想藩篱,推进科研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铿锵足迹。
(于春光)

  破障之策:审视光环之下的发展道路

  “地位特殊、人才济济、贡献巨大……”无论是慕名而来的取经者,还是莅临考察的上级领导,对总装某研究所都不吝赞美之词。可是,2006年底的一件事,着实让所领导感受到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上级把一个重大工程交给了研究所,由于缺乏对口专业人才,所党委开了3次会,才勉强凑成一个攻关小组。

  “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还是踏破荆棘、奋然前行?”所党委班子成员在震动中开始自我审视:作为国家载人航天等重大任务的总体研究设计单位,研究所堪称该领域的“国家队”。它一旦露怯,就等于亮出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底牌。而我们握有什么样的底牌,将决定中国航天在某些领域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

  随着反思的深入,问题接踵而来:这个“国家队”有多少强项、弱项?各学科专业该如何持续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所领导机关展开摸底,结果却像一团乱麻,一时无法理出头绪。

  如果说,战场主动权取决于谁先发现对方,那么,发展主动权则取决于谁看得更远。在所党代会上,所党委冷静指出,全所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作为全国全军行业翘楚,研究所在核心学科建设、顶尖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创新、遂行重大任务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

  找到了问题的“靶子”,就要一击命中;定准了前进的方向,就要破障突围。所党委当机立断,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二次创业”:将研究所职能使命明确定位为“一个使命”、“三大领域”、“五项职能”、“七项任务”;将纷繁交杂的科研方向整合为3个层次、14个学科、54个专业、167个专业方向;整合5个研究室,新建1个科研协作办、6个工程组;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探索多领域并行推进、多层次衔接配套、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业综合集成、多实体同步建设的新型发展模式……

  这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升级换代,也是一次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更是一次发展前进的铺路指向。随着改革创新不断走向深入,全所官兵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发展观这根“红线”,正牵引着研究所沿着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行。

  目标牵引:构建智力资源的多维催生模式

  科技强国兴军,人才先行、以智决胜。

  在记者面前,是一张获奖项目汇总表,23年来,研究所先后获800多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数量惊人。其成果的背后,有哪些惊人之举?

  10多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破冰起航,而当时,光荣受命的研究所人才队伍正处于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结构,青黄不接,重任难当。

  严峻的挑战,逼着他们出门取经,采取一系列非常之举。一时间,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然而,没过几年,随着科研任务不断拓展,研究所再次因人才短缺而陷入困境。症结到底出在哪里?

  对照科学发展理念,所党委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解剖麻雀,形成共识:要实现专业人才与科研需求同步配套,必须超前培养人才,培养超前人才。

  思路决定出路。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所党委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开创性地提出从“需求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目标牵引”的智力催生模式转变,加速构建智力资源的多维催生模式。

  ——实施新型人才工程。所党委坚持既充分尊重人才自由生长,又对人才巧施外力“助长”。建立科技工作专家库,构建人才培养发展模型;坚持按需设岗,按岗定人,靠培养目标牵引智力升级;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按目标要求将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分解,各个量化,分段验收、实时评估。多种智力催生手段,搅活了人才建设一池春水,研究所开始呈现顶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梯次成长的喜人局面,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纷纷在重大任务中领衔担纲。

  ——建立成果共享模式。通过学科间、项目间、军内外、国内外交流协作,实现成果共享、各取所需。他们精心打造开放式科研平台,与总部、部队和院校的数百个单位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与美俄等20多个国家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开放式科研大格局,让研究力量、情报信息和科研平台共享成为现实。从全军到全国,从国内到国际,从跨军兵种到跨学科,一系列重大综合性课题研究频频联合攻关。

  ——加大科研预研力度。搞好预研,就是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他们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及时调整科研工作重心,从倚重容易成名出彩的应用工程,转而加强薄利寡名但功在千秋的科研预研,坚持两翼齐飞、两条腿走路,促使科研模式从“跟进式研究”向“先导式研究”转型,催生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成果。

  创新之路:完善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

  在该研究所采访,多次听到一句顺口溜:“流动的班子,固定的党委。”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渐悟此言中的深意。

  研究所每年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多达400项,头绪之多、要求之高、时限之紧,考验着所党委领导统筹团队科学发展的能力;而如何抽丝剥茧、化零为整,于多变的工作局面中谋万全之策,在频繁的人事变动中立根本之法,则检验着“一班人”的领导智慧。

  研究所主要领导长期在科研试验单位工作,历经近10届党委班子,目睹上千人次岗位交流,对“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时断时续”等人为造成的破坏性建设思维和做法感同身受。按他们的话说,一个科研单位人治因素多了,必然导致各部门、各岗位协调配合不力、工作质量效率不高,遑论实现科学发展?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所党委“一班人”感到,只有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保障机制,由此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发展成果,才能牵住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牛鼻子”。

  无破不立。研究所对长期沿用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修订和补充,下发制度汇编,建立普法网页,使依法治所理念深入人心。无处不法。建章立制20余套,涵盖研究所全领域、各方面、各学科、各专业、各部门、各人群,按章行事、依法治所。

  无法不行。引入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规范科研程序流程,深化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逐步在岗位任务分配、干部考核调整、经费使用管理、奖励收益分配等方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法治并施,成效立显。官兵们发现,“拍脑门”的决策消失了,暗箱操作不灵了,科室领导任期明确了,高职评审走活了。更为可喜的变化是,党委决策,不再盯着眼前政绩,而是多谋长远之计、多行发展之举……

  为了更好地领导和组织开展科研试验工作,研究所成立了责任专家系统,把领导层从“三巨头”扩展到“八专家”,集众人之智、举多方之力,科学决策谋发展。

  所长以前身兼近20个工程项目总工程师,经常忙于应对具体事务,疏于谋划总体发展。责任专家系统成立后,他只保留了两个总工程师头衔。所领导兼职减少了,权力分散了,研究所整体发展反而攀上了新台阶。近两年,研究所先后圆满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等数十项重大科研工程任务,受到军委总部首长的高度赞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