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2-16 02:16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不时从媒体报道中,听到有老人给孩子设立“探望奖”“吃饭奖”,盼望着孩子们回家。看来这些老人并不是缺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原以为农村的老人们给钱就能抚慰,有位朋友对我说,她父亲去世后,与母亲在一起,才知道母亲需要的是有人不时地与她说话。
家庭构成社会的细胞。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使得中国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有家庭来承担。养老养小是家庭的事,父母养儿不是让儿女离开他们,而是为了老了以后身边有人。可是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使工作的空间变成了“天下大一统”。而子女成家以后,家庭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许多家庭多多少少处于动荡之中,没有空间容纳老人。同时工作的方式与以前大不一样,大多处于压力状态之中,使得心灵没有多余的为老人思考的空间。许多人一年难得见老人几面,即使见面,也只是认为给老人买点礼物,留点钱就尽了心了。其实停留在衣食无忧阶段的老人物质上的关怀已不重要,要再多的钱,对他们也已没有了意义。他们渴望着精神上的抚慰,他们有文化方面的需要,需要心理上失落后的人生支撑。他们的社会价值的属性已减弱,他们的人和心都已回归家庭。孩子对他们的肯定,对他们的沟通会让他们认为自己还有价值。为孩子们做一顿饭,只为了孩子们能说一句“饭做的就是好”。发表他们对事对人的看法,只为了和孩子们交流。可许多子女连这些都不让父母享受到。他们回到家,也是应付,吃饭早已没有了先前的味道,认为父母的话和自己的思想不沾边,便流露出自己的不屑之态。这不但不能抚慰父母,反而会刺伤父母。古人云“大孝至尊”,这种行为则失之远矣!
“人之行莫大于孝”,中国文化里让所有人认同的就是一个“孝”字。孝不是施舍物质,也不是施舍感情。他的目的是让父母快乐。父母快乐,做子女的就快乐这才是心到的标志。“父母再不对,做子女的也得忍着”,这句常说的话,就是一种孝的境界。保证自己的父母衣食无忧,这只是孝的最基本的要求;关心父母的生命,是孝的一般境界;对精神进行赡养才是最高境界的孝道。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都能够分出时间来呵护父母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晚年变成有笑声的时光。上行下效也,也算是为我们自己的晚年进行“预习”。
高剑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