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2月15日,北京秀水街市场,遭到停业整顿的商户在维权。
本报记者陈剑摄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秀水街同样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从8月1日到8月23日,秀水街总共接待了中外游客上百万人次,其中,外宾超过80万,有24个国家和地区政要名流到秀水街购物。有媒体把变脸后的秀水街称为“商业鸟巢”,并感慨说:“奥运阳光照耀秀水街”。
秀水街市场总经理汪自力当时的工作就是陪名流逛秀水,并忙着接受世界各地记者的采访。
从2月1日开始,由于“封摊事件”,秀水街和汪自力再次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只不过这一次,汪自力的日子变得不那么好过。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见到了身处秀水街封摊冲突事件漩涡中心的汪自力。他宽大的办公桌上摊满了关于此次封摊事件的文书和的复印件,采访过程中,市场工作人员几次来找他签字,几乎都是就此次封摊冲突事件进行请示。汪自力的手机也不断响起,他不断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致歉走出办公室接电话。透过巨大的玻璃窗,记者看到汪自力时而皱起眉头倾听,时而侃侃而谈。
“大多是一些媒体朋友打来电话询问相关事宜。”回到办公室的他似乎有些勉强地笑着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这几天差不多全是围着这件事连轴儿转。”商户对前来打假的英特普罗公司出示的证据表示质疑,从而导致封摊过程中发生冲突,汪自力表示左右为难:封摊,商户不买账;不封摊,就意味着违反和解协议。
面对和解协议所采用的公证打假的方式,汪自力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公证书是现在打假的一个工具,几年前这个公证书还是可以的。因为那时商户是明摆着卖的,他摊位上就挂着假冒的东西,赖不掉。而现在北京市管得很严,处罚也很重。朝阳工商分局抓到卖假名牌者一罚就是5万元,市场发现了也会清除。而如果惹上官司,法院也会判很高的赔偿额,所以商户一般不敢公开售假。
据秀水街市场掌握的情况,目前的售假出现了三大特点:一些商户不在明处售假,而改为私下交易;有的导购瞒着摊主卖假;还有的游商到秀水招徕生意后再进行场外交易。
“现在卖假情况比较复杂了,但还采用老的公证方式,商户会怎么想?简单一句话:不服气。”汪自力曾多方呼吁,对于卖假货的人,即使知道他是坏人,也要让他心服口服。因此,公证书的公信力、说服力就变得更为重要。
“从工作的第一线来讲,市场管理者的压力也很大,我一直呼吁要有录音、录像,这样他就赖不掉了。现在打击的是售假,而"售"是一种行为,不单纯是针对假货,因此要研究对售假行为的证据保全。”汪自力说。
针对商户的激烈情绪,汪自力认为,这次商户对公证书提出质疑也有一定道理。首先,公证员未能全程监督整个购买过程。有的公证员是在权利人全部购买后,予以登记并出具的公证书。其次,公证书未能明示购买过程。打假公司提供的《公证书》上只有一张所谓的假货照片,然后写上摊位号,既没有录像、录音,也没有正在交易的照片。一张照片旁的批注是“由代理公司把实物带回公证处拍的照片九张”。第三,公证书未能明示实际销售者,而商户的信誉卡和发票等证据未能提供。
事实上,这几年来,秀水街市场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也一直在努力。
2006年,秀水街市场调整定位,拿出3000万元“产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商户的销售转型,并取得一定成果。据了解,目前,秀水街市场的中华老字号已经达到19家,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中国裁缝店”。丝绸、珍珠、瓷器、茶叶、工艺品等完全没有知识产权问题的民族文化特色业态已占市场营业面积的60%以上。
秀水街市场在形成之初主要销售针织、外贸尾单货、水果等。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汪自力看来,正是由于大量西方消费者主动索购、诱购侵权商品,才将其引向畸形——曾以仿名牌著称的秀水街市场位于国际化氛围浓厚的北京使馆区,而未产生在本地消费者较多的崇文、宣武等北京其他地区,已充分说明了西方某些不良消费者定向购买仿名牌是问题的真正成因。汪自力称,“秀水问题”说到底是“西方制造”!我们目前所寻找的是“中国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更需要国际合作。
“打击与疏导结合,授权与维权同步。”是汪自力心目中理想的秀水街未来发展之路。他说:“我们呼吁国际知名品牌,在加强自身商标权保护的同时,能够创造条件在秀水市场开展"奥特莱斯模式"的授权经营。我们坚守2005年以来的一贯承诺,对国际知名品牌进入秀水经营免除一年租金,并在已着手实施的2010年全球选秀招商计划中予以优先考虑。”他还呼吁中外共同推动国际立法,规定“买卖同罪”。在对售假者予以严厉打击的同时,对故意诱购、索购的买假者也予以适当惩处,从根本上消除畸形购假需求,铲除售假的消费土壤,营造理性、健康的消费环境,为售假商户的销售转型提供消费支持。
尽管汪自力发出的呼吁,目前还没有听到回声,但是他充满期待。他说:“说秀水街里面一件假名牌没有,我不相信,同样,说秀水街到处都能够买到假名牌,我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