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首先,粮食是生存必需品,而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在人类参与生产的产品之中,唯独粮食具有这一属性。因此,生存必需品,是粮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属性,其他属性都建立在这一属性的基础之上。
粮食的第二个社会属性,是战略品。人类分邦列国之后,粮食就由于其生存必需品的第一属性,衍生出其作为战略品的第二属性。需要注意的是,粮食的第二属性不能超越第一属性,如若不然,就会使得国家丧失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国家粮食主权。
粮食的第三个社会属性,是国家公共物品。一个国家如果缺上一天甚至一顿的粮食,就会引发恐慌。一旦面临抢购风潮,中国的粮食体系就会遭到暂时性的坍塌,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马上受到严重威胁。因为中国的粮食体系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中国农民在提供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上扮演的角色,是“不带枪的士兵,不领饷的警察”。没有他们,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以上是粮食的三个社会属性。除此之外,粮食还有三个经济属性。
第一,准自然品。粮食虽然不像空气、阳光、水那样,可以自由取用,但给它支付的费用很低。粮食的生产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交换,自然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粮食也是唯一一个具有生存必需品属性的人类参与制造过程的产品。所以,粮食是一种准自然品。
第二,准私人物品。从微观角度看,一个人的粮食消费,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粮食具有明显的私人物品属性。
粮食的第三种经济属性,即粮食消费具有明显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事实上,除了粮食以外,还没有哪种产品具有数量安全(粮食安全)、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国家和人民主权(粮食主权)这三项国家安全职能的。
粮食的多功能性不仅于此。若再详细论述,粮食消费还具有信任品等属性。信任品指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之后,对食品给自己带来的健康等长期影响部分,仍然无法了解。就信任品属性而言,市场彻底失灵,政府干预也难以做到真正有效。必需借助诚实生产、诚实加工与健康消费,才能保证。这需要社会、制度、文化、信仰等底层结构的健全,才能提供支撑。
可惜的是,我们的粮食,现在只有一种属性获得广泛认可,那就是私人物品属性。对于这一属性的过分强调,和对其他属性的忽视,是爆发粮食危机、食品危机和其他问题的基本原因。
(摘自周立〈粮食危机不是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