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班玮 郑启航
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1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柏林电影节的观众喜欢华语影片,希望明年能有更多华语片来到柏林。
科斯里克说:“柏林电影节有展映华语电影的传统,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等在内的中国著名导演的影片都曾在电影节上展映。
而且柏林电影节的观众喜欢这些影片,因此我们每年都展映华语片。”
科斯里克对此次唯一一部入围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梅兰芳》赞赏有加。他说:“我们很喜欢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因为这里很多人都知道京剧,也知道梅兰芳这位京剧表演大师,但我们并不了解梅兰芳的故事。这部大制作通过他的故事唯美、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过去几十年中国这门国粹是如何发展、如何演进的,为我们了解京剧提供了新的视角。”
科斯里克说,今年电影节也选择了多部华语片在各个单元展映,其中一部合拍片《约翰拉贝》反映了中国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今年有多部华语片在柏林电影节的各个单元展映,除《约翰拉贝》外还有中国台湾导演程孝泽执导的《渺渺》、宁敬武执导的《滚拉拉的枪》以及《白银帝国》等。
科斯里克认为,德国观众喜欢华语影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它们都制作精美,二是演员的演技都非常棒,三是它们有很好的故事、很好的剧本。
科斯里克说:“目前在中国,有的导演拍摄大制作的商业片,有的拍摄低成本的艺术片。这两种电影都有可能既在电影节上获奖,又获得很好的票房,所以这种状态没有必要改变。导演应该拍摄自己风格的电影,拍摄他们想拍摄的电影,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才能成功。”
他说:“有些电影可能在商业上很成功,但其艺术性却平平。有些电影票房很差,但电影本身却是极佳的艺术作品。电影节虽然更倾向于艺术方面,但仍力主将两种类型的电影结合起来,向观众展示多种类型的电影。”
在结束采访之际,科斯里克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在柏林电影节上展映华语电影,因为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展示了中国人的生活,这能加深我们彼此间的了解,增强彼此间的好感,从而让大家生活得更加和谐。”
第59届柏林电影节当地时间14日晚在柏林落下帷幕,西班牙和秘鲁合拍影片《伤心的奶水》获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