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网长春2月17日电 (记者齐海山)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水泥道路平整顺畅、泥草房改造有补贴、自来水干净又健康……在吉林省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数都数不清,随着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吉林省通过改善农村“硬件”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近几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930元,比上年增加740元,增长17.7%。腰包鼓鼓的吉林农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吉林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不断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电力供应、泥草房改造、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得到加强。
吉林省委秘书长房俐介绍说,2008年吉林省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占农业人口总数的82.7%,占实际在乡农民总数的98%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补助标准由360元提高到540元;全省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分别达到99.2%和81.4%;新解决了6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泥草房改造14.7万户。
2009年的吉林省委一号文件,更把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在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不断增加投入的基础上,还将扶持建设10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1800个农家书屋,加强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吉林省提出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今年将完成433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技术覆盖任务,基本解决全省4000多个20户以上自然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在农村公路和客运站点建设方面,吉林省增加财政和国债资金投入,较大幅度提高省级补助标准,准备利用2年时间,使全省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通畅水平。
为了让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吉林省政府还投资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提高农村供电水平。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改造农村泥草房20万户。随着农村一个个“硬件”的改善,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和谐、富裕的新农村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