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2月19日电 (宋学春 孙京信)山东平度张戈庄镇尚河头村一所庭院里,西北角处的一个直径十米左右"盛气"用的大圆塔"秸秆气化"四个大字特别引人注意。
"这些辣椒把儿都是我们村的一所加工辣椒的企业的下脚料,去年10月份,在青岛市农委、平度市农业局及两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由山东大学技术人员给我村建成"秸秆气化"工程,利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目前一期工程每天燃烧秸秆一小时,则产"气"300立方米,可供应全村200户的家庭的烧水做饭使用两天。
"尚河头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王青民说,"今年二期工程也已动工,建成后全村718户家庭都可以使用上清洁能源,满足炊饭能源所用需求"。
据了解,平度市尚河头村共有10余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每月2000余吨成品蔬菜外运,光干辣椒把儿每年就产生300吨。这些废料"气化"后可以供应800户家庭用气,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在村民邵振利家,68岁的他一边打开开关,一边说:"瞧,这火苗多旺!一壶水,10分钟就可以烧开。上个月,只化了4.5元钱,是以往每月用液化气费用的十分之一。这真是件大好事!"
"这是青岛市首个大型秸秆气化工程,一期工程由青岛市、平度市两级财政拨款50万元、尚河头村筹款70万元圆满完成,马上要进行的二期工程也是投资120万元。今后将在我市适宜的村庄大力推广。"平度环境能源保护站站长王法东说。
随后,来到蓼兰镇的窦家村。去年该村硬化道路1万多平方米,道路明显平整了,而且村中再也闻不到往昔农村的粪便味道。
在村民张海英家门口,女主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以前家家有个猪圈,都是露天的,冬天还好说,夏天那叫一个脏啊,苍蝇、蚊子乱哄哄……现在好了,都成了"地下工作者"了。瞧--"她指着墙外一字排开的三个大池盖说:"最左边的这个盖口是粪便进料口,可以往里倒动物粪便和植物秸秆,中间这个盖下面是全封闭发酵池,家里的厕所也通到这个池子,整个人畜粪便都都在里面充分发酵、灭菌后,产生沼气和优质有机肥。最东边的这个池子是出口,没用的废料渣可以挖出当肥料,我们家的草莓大棚全用这些废渣,草莓特好吃。"张海英家的厕所跟城里楼房上的洗手间没什么两样:20多平方米,瓷砖瓷瓦地,一个坐便,一个浴头,很时尚。"你家生产的沼气能够用吗?"张海英闻言笑了起来,"使不了!用不了的时候还要放放气。过去用气,心疼花钱多,现在用气不花钱,可方便了"。
一拉开关,一盏灯亮起来。"这是沼气灯,偶尔遇到停电时,沼气灯就管大用了。"张海英说,"没想到建个沼气池用处这么多!"
在平度市蓼兰镇杨家顶子村,蓼兰镇镇长崔广东算了一笔账:青岛财政补贴1000元,平度市财政补贴500元,镇财政补贴500元,农户只需投入500元便可以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正常使用都在20年以上。一个池每年产沼气400立方米,节约生活用能500元,利用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可节约农药化肥200元,利用沼肥种菜可增产10%,增收800元。即创造了效益,又保护了环境。
据介绍,平度市自2006年开始规模化发展农村新能源,共投入3000多万元,全市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2座,容积达到2500立方米,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7400多户、"四位一体"大棚沼气池60户。
在崔家集镇坊头村李大娘的"四位一体"大棚里,看到了这样一幅崭新的景象:整个大棚分成生活区、养殖区和种植区三部分。生活区干净整洁,基本用品一应俱全,养殖区存栏6头母猪、28头崽猪,种植区西红柿长势喜人。养殖区下面建有一个20立方米的沼气池,用猪的粪便作原料,产生的沼液用作蔬菜追施肥,沼气用来做饭、照明、采光和杀虫。算起来这样一个1.8亩的"四位一体"大棚每年收入在3-5万元。
平度目前可谓"沼"气蓬勃,2008年平度市建成了12个新能源服务网点,2009年,计划建另外13个服务网点,它们承担着全市"秸秆气化"和农村沼气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维修,一个崭新、整洁、漂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屹立在平度大地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