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恩惠(右一)与他的创业团队。记者杨梅 摄
晨报讯 (记者杨梅)凑齐3万元注册公司、建网站,50名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大学生抱团做起跨国生意。今日,他们的心血——中巴网将在汉揭开神秘面纱。
中巴网的CEO是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小伙子,名叫史恩惠,今年22岁,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动画专业大四学生。由他牵头的团队目前在编团员50人,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大、中南财经政法、中南民大、华中农大、湖工大、武科大等在汉高校的应往届毕业生联合组成。
史恩惠说,去年10月的一次聚会上,一位到过巴基斯坦的朋友谈道,金融危机下的巴基斯坦有着无数商机。此话点燃他心中创业火焰,在他的号召下,华中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李祖金、中南民大法学专业大四学生卢松等迅速加入团队。
今年1月,团队成员想尽办法凑齐3万元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史恩惠坦言,他来自农村,家里对他只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但他却深信,他的团队一定会把中巴网做大做强。
中南民大大三学生李林听说此事后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毕业生苦于找工作的节骨眼,有这样一群有创业梦想的毕业生,“他们创业的勇气可嘉,这种创业精神鼓舞和感染了我”。
走近史恩惠及其团队: “作为CEO,我压力很大” 零回报挖人
摸着石头过河
17日下午4时,小雨。
位于关山一路保利花园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这样翻译,大家觉得对不对?”走进这间公寓,记者难以想像这是史恩惠和他的团队。
没钱装修,这是一套白墙水泥地的毛坯房,推门而入,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张大会议桌。“这张桌子很重要,我们讨论方案在这里,开会在这里,英文网站翻译也在这里。”史恩惠介绍,为了“挖人”,他游说三位师姐辞职来到中巴网做专职的英文网页编辑,除内容更新外,还需做大量的翻译工作。
彭清,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之前在北京一网站做网络编辑,春节后回汉加入中巴网。黄丽娜,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与彭清一样辞去北京高薪工作回汉,为中巴网工作,是该网站的专职英文内容编辑。黄丽娜笑称,现在她们虽都是零工资打工,但却很开心,也很看好这个年轻的团队。
据了解,从今年1月注册成功至今,中巴网所有成员均是零回报工作。
史恩惠坦言,可能这种零回报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直至公司赚到第一桶金。“由于团队很多成员是大四学生,今年六月才离校毕业,大家还在吃家里寄的生活费,而挖来的往届生,这段时期可能要吃"老本"了。”他相信这样的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一旦网站运作成功,今年5月,团队会派第一拨人去伊斯兰堡,寻求进一步贸易合作。
史恩惠,1987年出生,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却被推举为最有话语权的网站CEO。对此,史恩惠说,在中巴网,没有谁是领导者,谁被领导,大家都是平等的,中巴网其实更像一个家。“只不过在需要做决策时,我可能要站出来说说话。”
很难想像,一位动画专业学生会致力于从事外贸网站。面对记者的疑问,史恩惠快人快语:“从进入大四开始,我就没怎么认真想过要就业、找工作。”
去年国庆长假过后,一位从巴基斯坦回汉的朋友告诉史恩惠,巴基斯坦在农用设备和小型电器上有很大缺口,但巴国的农产品却很丰富。听了这话,史恩惠整宿无眠,满脑子都是想创业的念头。
他找到中南民大的好友卢松,学法律的卢松总能以理性冷静的眼光看问题。“这是不错的项目,还想啥,咱们一起创业吧。”作为团队核心创始人的卢松,如今已是公司的法务兼办公室主任。
有了创业的想法,史恩惠与卢松四处打听咨询如何把想法落到实处。学校的创业指导中心,武汉市“开展全民创业”政策小组,都曾有过他们的身影。
史恩惠称,公司初步的组织架构搭起来了,但团队成员中没有一人是科班管理专业出身,“我目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运作边学习”。他说,身上担子很重,晚上有时会睡不着,心理上的压力很大。 (来源:武汉晨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