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休斯敦2月21日电 新华国际时评:金融诈骗再敲警钟
新华社记者陈宇
美国得克萨斯州富豪斯坦福近日因涉嫌欺诈投资者80亿美元受到指控。这起丑闻的披露距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前主席麦道夫制造的“庞氏骗局”金融欺诈案曝光不过两个多月。
它再次给金融界、监管者和投资者敲响警钟。
两起情节惊人相似的金融欺诈大案相继曝光,反映了金融监管的缺位。麦道夫涉案20余年,其间虽受到同行和媒体质疑,甚至被举报到美国证交会,但最终却躲过了监管者的视线;斯坦福集团早就疑点重重,被投资者起诉甚至被自己员工揭发,也同样被监管机构“忽略”了。纽约证券律师因泰利萨诺评论说:“如果监管机构尽早处理相关投诉,可以拯救很多投资者。”
监管机构为何如此“迟钝”?上世纪80年代,全球性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其核心理念是“使金融产业在公开竞争中受益,并使政府干预降到最小限度”。一些国家的监管者就是本着这一理念,普遍放松了监管标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和两起金融诈骗大案让人们看到,放松标准的金融监管背离了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并需严格监管的本质。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是监管者们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
离岸金融的监管问题同样在斯坦福案中暴露无余。斯坦福拥有美国和加勒比海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双重国籍,他正是利用离岸银行向投资人售出数十亿美元的存款信用证。近年来,离岸金融中心在发挥降低资金流动成本等作用的同时,由于监管无序,也常常和“洗钱”、“诈骗”、“逃避监管”等扯在一起。此间专家指出,加勒比地区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因“法律环境宽松”和“信息披露要求少”等优势获投资人青睐,但正是这些“优势”为斯坦福们大开方便之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本世纪初,离岸银行吸储已达4600亿美元,其中20%存在一些加勒比海岛国的离岸银行。一些储户本想以此躲避国内政治、金融风险,但他们的资金却可能处在更危险的境地。
斯坦福国际银行的真实面目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美国证交会说,斯坦福国际银行号称有一个20多名分析专家组成的监管团队,但实际上成员只有斯坦福和首席财务官戴维斯两人,也只有他们二人知道大多数储户的资金放在什么地方。斯坦福案的曝光,再次提醒人们,国际离岸金融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有条件地公开离岸公司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是规范离岸金融中心的必要举措。
投资者也应从斯坦福欺诈案中汲取教训。比如,在其他银行类产品利率只有不到2%的情况下,斯坦福国际银行给一些客户的利率却高达16%。银行向投资者提供的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投资回报率表,可以让有常识的人一眼能看出“好得令人怀疑”。对于骗子的轻易得手,《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纽马克的评论一针见血:这是因为人类“贪婪和轻信”的天性在利益诱惑面前占了上风。
如今,金融巨骗落网,投机客自食苦果,金融界再揭隐痛。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说,但愿这些是“最大的”欺诈案。虽然这一愿望能否成真无法得知,不过有一点似乎难以回避:只要监管漏洞仍在,只要还有人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金融欺诈案就还可能不断发生。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