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经济学人》印刷版封面故事 |
《经济学人》封面故事:全球制造业大崩溃
导读:笼罩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工业危机的出现。各国政府该如何应对这场衍生的危机?
中国网2月23日讯 目前,从中国南方船运一个集装箱到欧洲的报价低的让人吃惊。而在2007年夏天,同样一单货物可能要花费1400美元。仅仅从这些装不满的货船就足以窥见全球制造业崩溃的态势。德国去年12月份的机床订单比前年减少了四成。今年1月份,中国台湾地区的笔记本电脑发货量减少了1/3;而美国的轿车产量比2008年同期下跌了60%。
这场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破坏力在去年已经彰显出来了,而制造业危机的严重性才露头角,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总是以民族眼光,甚至常常是民族主义的眼光看待制造业。但目前制造业也卷入了一场全球漩涡之中。
在最近三个月内,美国和英国的工业产值分别下降了3.6%和4.4%(折合年率分别减少了13.8%和16.4%)。一些人将此归咎于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然而,对于那些对制造业出口依赖程度高的国家,情况更为糟糕,因为它们的出口对象都是那些举债消费的国家。去年第四季度,德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6.8%;中国台湾地区下降了21.7%;而日本则减少了12%。日本制造业的急剧衰退揭示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速度比上世纪90年代还要快的原因。工业生产的特点之一是起伏不定,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全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如此大规模的产业萎缩,即使是那次石油危机,其波及的范围也没有今天这样剧烈。不论是东欧、巴西、马来西亚还是土耳其的工业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被夷平的工厂
各国政府已着手帮助银行业摆脱困境,现在又开始应声拯救工业。与阴险狡诈的银行家相比,工厂的工人们看起来更值得救助。制造业仍然是提供就业岗位的大雇主,而且由于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像底特律、斯图加特、广州这样的城市,所以萧条往往非常显眼。像通用汽车公司这样著名制造企业的倒闭可能会严重打击人们的信心,而缺乏信心已经拖垮了经济。那么给予工业以特别支持的做法绝对正确吗?
尽管制造业哀鸿遍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做支持与不支持的抉择是痛苦的,但救助工业企业存在两大弊端。首先政府的救助方案就是一大难题,因为制定和修改计划都需要时间。要制定一个既能够适用于制造业各行各业的,又可以应对全球制造业不断变化的困难的庞大计划难上加难。一部分困难是由于贸易资金的枯竭引起的。没有人知道这种资金匮乏的局面会持续多久。而另一部分困难是由于一些销售公司减少库存量而引起的。减少库存的影响虽然是短暂的,但依然没有人知道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又会持续多长时间。
另一个弊端是行业性的救援并没有触及这场危机的根本—需求下降,不仅仅是对制成品的需求下降,而是对一切东西的需求减少。由于制造业产能过剩(汽车工业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政府如何救助都不行,一些企业终究要倒闭。各国政府怎样才能知道应该救助哪些企业,哪个行业的规模多大才最为合适?这应该是由消费者来决定的事情。把救援资金投到叫苦连天、精于游说的行业有失公平,而且是在乱花纳税人的钱。运气好的行业获得救助,急需帮助的行业却得不到救援,这只能加剧目前混乱的局面。一国政府对某些行业的照顾性政策可能会激起其他国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从而引发贸易战。与此同时,将资源大量投入效率低下的企业也会导致国内经济的长期增长速度放缓。
受损的只能是供应链
有人认为,制造业具有特殊性,因为其他行业离不开它。事实上,经济更像一个网络,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一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区别重在其运行效率的高低,而不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
一些制造业人士同意上述观点,但紧接着又认为:目前的这场制造业危机不会危及高效率、有熟悉技术的就业机会。事实真是如此吗?如今全球经济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汽车生产商举了一个例子,由于一家塑模零件厂家的倒闭,通用汽车推新款Camaro的计划面临威胁。汽车业人士指出,通用汽车公司的损失将会北美汽车供应链产生永久性的破坏。
尽管目前全球经济的供应链中确实存在瓶颈,但以此为由来笼统性地主张行业救助,则不够充分。通常,每个供应商都有一些消费者,而消费者又都有几个供应商,这种情况比只有单一的供应商或消费者更有弹性。从市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的需求不足会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消费者的供给者停业,则该消费费者能够很快找到一个新的供应商。但如果是涉及特殊零部件的话,并非总能轻易找到供给方。这个时侯,政府救助就远不如良好的管理有效。最优秀的企业总是密切关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的运营情况,即使成本再高,也会拥有多个购买零部件的渠道和供货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企业甚至会帮助陷入困境的供应商集资或直接进行投资。
如果说行业性救助是在挥霍钱财,那为什么救助银行系统呢?当然不是为了去救助那些银行家;也不是国家救助将产生有效的金融业。像奥巴马本周签署的财政刺激计划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不管值不值得,银行都要救助,为的是保障资金流向所有其他的企业;财政刺激方案目的是提振需求。即使制造业正在崩溃,各国政府不应再在行业救助计划上过多纠缠。政府真正的任务涉及面更广,当务之急是继续扩大支出,搞活资金融通。
(青云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