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责任”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陈晓晨
“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跌倒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重新开始工作,重塑美国。”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这样表达美国当前的形势与他的任务。
重塑的不仅是美国。
“他强调了美国的政治原则与国际责任。”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比尔·欧文斯海军上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同时,他也表达了促进国家间相互理解,特别是与穆斯林世界相互理解的主张。”
尽管自从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几乎每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中都会提到甚至强调美国的“领导地位”,或者,用一个委婉的说法,“世界责任”,然而,当美国面临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未曾遇到的内外交困的局面时,奥巴马对美国“世界责任”的强调格外引人关注。
承担新的世界责任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功能在于塑造形象,很难说传递今后的政策信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过,还是讲了一些大的方向和思路、原则。”
朱锋认为,演讲传递了三个原则性的信息。第一,美国面临内艰外难的局面:金融危机和战争,美国面临“重新出发”的问题;第二,要继承长期以来的美国“价值观”,发扬团结精神,“重塑美国”;第三,美国领导地位不可动摇,同时以更多合作与理解的方式承担新的世界责任,推广美国立国伊始就深入骨髓的宪法精神,向世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
不过,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立平认为,与克林顿和小布什的就职演说相比,奥巴马的演说基调更加平实,没有特别强调美国的价值观和领导地位。“在整个演讲中,他表情凝重——他比参加就职典礼的民众更意识到肩上的责任。”
“奥巴马的演说中透露了对中东更加关注的信息。”巴勒斯坦驻华大使迪亚比·鲁赫对本报记者表示,“他的上台有利于中东和平。”
不过,一些专家注意到“负责任的撤军”这一说法。“这表明也许从伊拉克撤军并不一定在16个月之内完成。”朱锋表示。
政策延续性明显
在外交政策层面上,与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相比,1月13日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的阐述似乎更能传递具体信息。在听证会上,希拉里用“灵巧实力”(Smart Power)形容她担任国务卿后美国的外交理念。此后,“灵巧实力”一词很快成为希拉里外交理念的标签。
2007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等人推出了一份报告,全面反思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灵巧实力”概念。
“‘灵巧实力’是一种新的包装。”张立平认为,其延续性大于新意。事实上,布什也试图利用软实力,但是运用得很笨拙。现在,奥巴马要合理运用“巧克力”和“大棒”,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演说中的政策延续性非常明显。“对于那些企图通过恐怖主义或屠杀无辜平民达到目标的人,我们要对他们说:我们的信仰更加坚定,不可动摇,你们不可能拖垮我们,我们定将战胜你们。”
张立平认为,从目前来看,“灵巧实力”的实际针对意义在于穆斯林世界。美国希望通过软性的手段,达成奥巴马在演说中提到的“相互利益与尊重”,与温和的伊斯兰教势力提高相互理解的程度,传播美国的对外形象。
朱锋则认为,除了“灵巧实力”这个关键概念本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谁来判断政策是否“灵巧”的问题。
“布什最关键的错误是他用错了人。”欧文斯认为,奥巴马内阁对外政策的最关键因素是外交团队是否明智。
摘自2009年1月22日 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