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体制可以改革的话,那我希望替广大学生说一句: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就是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哪怕是多一点休息时间,我想这样的话中国未来的人才一定更好。”在2月21日召开的名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上,北京市海淀区的高中生郑容提出了这样的呼声。
在大家都在为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献计献策的时候,学生们的呼声显得那么弱小,但是却令人动容。
“在当前的教育气氛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针非常简单: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以学习成绩为惟一尺度的教育评价制度无疑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我应该属于现在这种教育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宋霞说,她从小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优秀,“所以我霸占了很多老师的关注,也能得到更大更自由的发展平台”。
但宋霞却目睹了更多同学在成长过程中课业带来的痛苦。她把同学们比作千手观音。最初时,每个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和优势,并在不同方向上自由的发展着,但是上学以后,学校教育只看重学生“学习”这一支杈,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得到鼓励和认可,而其他才能,比如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演唱能力等等枝杈都被认为是乱七八糟、没有用处的。这些生长在旁枝旁杈上的能力不仅得不到“浇水施肥”,甚至会被无情地砍掉。
“一条自己珍爱的胳膊被无情砍掉,谁不心疼、谁不痛苦?”所以学生们抱怨、学生们学习没有动力,甚至厌学。宋霞说。
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固然很重要,但是在我们不断对孩子们提出要求的同时,是否也要“刀下留情”,让更多的“枝杈”得到雨露阳光,自由生长?(记者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