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09五聚首 聚焦经贸气候合作
本报记者 袁雪 北京报道
“2009年,中国和欧盟已经确定了5次重大接触机会。
2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主办的中欧大使论坛上,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大使赛日·安博首次向外界明确透露这一消息。
当天,来自40多家企业近200名企业家组成的中国采购代表团启程奔赴德国、西班牙、瑞士和英国。
出席24日论坛的还有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捷克驻华大使、欧盟下任主席国瑞典大使以及欧盟驻华代表团大使。
2009年中欧5次接触集中在经济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两个领域。
赛日·安博表示:“在目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缺少中国我们是不可能做成事情的。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欧洲与中国的成功更加息息相关”。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合作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中欧关系的战略性不言而喻。中欧相互需要。讲到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减少贫困,没有任何一方能独立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能够更多地承担负责任大国的职责”。在当天上午的论坛上,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驻华大使维捷斯拉夫·格雷普尔这样表示。
格雷普尔同时宣布,中欧将于今年5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重启中欧峰会。这次峰会本应于2008年12月在法国里昂举行,当时因为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喇嘛而被推迟。
“很明确峰会的重点将是金融和经济危机。中欧计划达成一份协议,共同从根源上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格雷普尔补充说道。
在5月峰会之前,中欧将围绕着经济危机问题展开两次接触。
第一个接触机会是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今年1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访欧期间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表共同声明,明确表示,中欧愿意“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落实G20华盛顿峰会共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并为推动G20伦敦峰会取得实质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23日,在默克尔的主持下,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捷克、卢森堡等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定下了G20峰会上欧盟的基本基调。
基调要求对所有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市场参与者、对冲基金及私人投资公司采取适当的监督或管理,打击“避税天堂”,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增倍计划,敦促该组织和金融稳定论坛推动2008年11月在华盛顿达成的20国集团行动方案,并对实施过程加以监督。
此外,根据温总理访问欧盟四国和欧盟总部时达成的协议,中欧将于4月份在布鲁塞尔召开中欧第二次经贸高层对话。
“这次对话的目标是讨论战略性问题,以前瞻性的态度讨论贸易问题。”格雷普尔在当天的论坛上这样表示,4月经贸高层对话专注于贸易和投资领域,其基本议题是抵制贸易保护、讨论中国对欧盟开放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件,以及减少在华外国公司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这一表态是对中欧之间较大贸易差额的一个自然反应。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为2540亿欧元,欧盟从中国进口为1910亿欧元;出口630亿欧元,逆差达到1280亿欧元。
温总理在访问欧盟四国期间,几乎每到一处都谈到,中国并不寻求同欧盟的逆差。当天出发的赴欧采购团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担负着减少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帮助欧洲企业渡过难关、以促进双方经贸关系顺畅发展的使命。就此次采购团的4个目的国而言,中国几乎都是他们排名前三位的逆差来源地。
不过,格雷普尔在当天的论坛上反复强调,欧盟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对于欧盟各个国家的损害程度深浅不一。但作为一个整体,欧盟将会在贸易保护主义中受到伤害。”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