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杉
“村支书年薪15万,村主任年薪12万。”日前一网友将自己所在村村干部的年收入晒到网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事件主角——苏州市吴中区淞浦村支部书记王宗林表示,他不是中国村支书中收入最牛的人,即使在他所在的镇,他的年收入也只是中等偏上水平。
据称,对村支书15万元年薪,当地村民习以为常。一位村民就表示,“现在村里年收入超过村干部的村民也很多,拿那点钱应该也很正常。”而吴中区也有官员表示,在吴中区的村支书中,王宗林的年薪并不算高。甚至有苏州网友称,在苏州市相城区有一个村,村支书的年工资收入为48万元。
正在饱受薪水指责的国企高管们或许会艳羡不已:为什么民意能理解村官高薪,却不能理解企业高管高薪呢?
据王宗林解释,他这个工资表是根据当地“村级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一项项打分,最终核定而来的,“我觉得我拿到的这个工资很阳光。”由此,我们找到了第一个答案,那就是“规则”。在考评体系面前,该拿多少就拿多少,这完全有别于部分国企业绩在下降而薪水在上涨的现状。
据称,王宗林对工资上网无所谓。在他看来,村务本来就应该公开,其中当然也包括他们的收入,“这是一项政策,我们已经坚持好多年了,只是这次意外地被放到了网上。”这里又产生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透明”。在村务公开之下,村官所拿到的每一分钱,都处于村民监督之下,这完全有别于多数国企高管薪水不透明的实际。
淞浦的高薪村官为国企高管上了很好的一课:民意并没有患上“高薪红眼病”,只要高薪拿得有道理、拿得清清白白,那么再高的薪水公众也能接受。相反,在考评体系不健全、薪水结构不公开的情境下,无论拿多少薪水,都会受到民意的质疑。这也提醒有关方面,在对国企高管限薪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推进科学考评体系的建立,要让高管们的每一分收入,都经得起阳光的充分照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