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徐寿松 郭奔胜 陶维洲
GDP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回落8.9个百分点……长三角2008年经济“成绩单”新近出炉,“回落”成为其中关键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成绩单”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三产比重持续提升”,又预示着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正在转变自身的发展路子,向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前行。
经济“快车”减速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了严峻的考验,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同样未能幸免。
从长期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跟踪、分析、研究的无锡市统计局最新披露的2008年长三角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和全国一样,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回落,多项指标增速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近几年发展中所未曾有过。
据初步统计,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956亿元,16个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1.7%,但还是比上年回落了2.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229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出口方面,长三角地区更是经历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波动,实现出口总额530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增速回落8.9个百分点。此外,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位注册外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增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回落。
速虽减,质犹在 在一系列的“回落”“下降”面前,人们不禁开始担忧,长三角这部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会就此失去强劲的拉动力吗?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各项经济指标纷纷回落之际,长三角经济“成绩单”上出现了这样两组数据:2008年长三角地区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54.4:42.2调整为3.3:53.5:43.2;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6%,而2008年的投资增幅和出口增幅分别为13.6%和17.7%。
两组数据是两个全新的突破和经济运行的闪光点。虽然长三角经济增速在减缓,但结构调整在加快,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早调整早得益,晚调整多受损。”在金融危机面前,这句话已经成为长三角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的共识。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除舟山外其他15个城市第三产业增速均快于第二产业,南京更是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后第二个服务业比重达到50%的城市。
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优化。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都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短腿。2008年,在投资和出口不足的情况下,长三角消费需求显示了强劲的带动力,消费增幅首次超过投资增幅和出口增幅,使消费需求成为长三角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此外,中小城市正在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但2008年长三角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明显快于重量级城市,GDP增速排在前列的大多是经济总量刚刚迈入千亿元门槛的城市。
速虽减,质犹在 。在2008年长三角经济“成绩单”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孕育,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涌动。
结构调整、稳步前行是主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进一步加深。长三角在新的一年将走向何处?
“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虽然长三角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质量在向好。”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表示,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长三角地区应以此为契机,加快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为长三角转型升级打好基础。
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正在倒逼长三角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已逐渐进入工业化后期,土地、能源、环境等成本上升,许多制造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开始从这里撤出,比如英特尔公司最近将上海的制造工厂迁至成都。
但是英特尔将该公司的区域总部依然留在了上海,“这就是市场在推动长三角从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变。”郁鸿胜说,“速度慢一点”、“调整快一点”、“结构优一点”应是2009年长三角经济发展主线。
长三角研究专家朱荣林则表示,从2008年长三角经济“成绩单”中可以看到,长三角消费需求强劲,在外需不足的现状下,如何有效激活内需是长三角2009年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这也是长三角经济发展摆脱长期以来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有利时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