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王茜、李菲)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7日在京发布了2006―2007年《妇女绿皮书》。绿皮书建议,发展适合需要的公共托幼服务。
绿皮书介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在调查发现,在托幼服务中,下滑或萎缩状况出现在3岁以下幼儿的托幼服务。
原来由政府、单位和街道等举办的托儿所已基本销声匿迹,尽管有少量私立托幼机构招收3岁以下的孩子,但主要是以智力开发、早期教育为目的,并不是为缓解家长就业压力而提供的托幼服务。大多数政府、单位及街道开办的声称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幼园所也只招收2岁半及以上的幼儿入园。
对家长的调查发现,在北京和上海接受调查的家长中,分别有55.3%和69.8%的人认为3岁以下的幼儿适宜入托,分别有24.8%和23.9%的人曾有过找不到托儿所的经历,这一部分人主要是双职工和中低收入者家庭。
北京有九成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发展”托儿所,其中23.6%认为“有必要大力发展”;66.4%认为“有必要适当发展”。上海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发展”的比例甚至超过北京,达95.3%,其中30.7%认为“有必要大力发展”;64.6%认为“有必要适当发展”。
绿皮书认为,目前针对3岁以下幼儿的托幼服务萎缩的现状难以满足父母对“托儿” 的需求,这项托幼服务的短缺在客观上常常造成母亲被迫延长产假,中断职业生涯,增加生育的机会成本。这值得从公共服务角度思考和解决。
绿皮书建议,树立托幼服务是公共服务的理念,坚持托幼服务的双重性,纠正托幼服务“教育化” 偏向,重视托幼对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功能和作用,发展质优价廉的公共托幼服务。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托幼事业的财政投入,在对各类托幼机构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托幼服务。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