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之“痛”
2月24日上午,在浦东一台资企业工作的王蕾(应本人要求化名)迫不及待地请假去人事局咨询办理居住证的有关事宜。
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的相关规定,尽管居住证和户口一样可以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在存续、转移、领取比例等方面,却仍有不小区别。“以前不办居住证是觉得居住证的保障程度还是比较低,而且没有户口,总觉得将来还是要离开上海的。现在虽然立刻办也要等七年,但总归办了就有希望。”王蕾告诉记者。
此前,尽管拥有居住证的公民一样可以在上海享受子女就学、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保政策,但是细究起来,其待遇却大不相同。
首先,拥有上海市户籍者,必须参加上海市城镇保险,企业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四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办理居住证的劳动者只强制缴纳“三金”,企业无须为劳动者缴纳住房公积金。
其次,居住证和户口最大的区别在于:持居住证者尽管在上海缴纳养老保险,但并不纳入上海的养老体系,不能在上海支取养老金。换句话说:企业为持有居住证的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劳动者离开上海时只能提取个人缴纳的8%部分,企业缴纳的22%部分进入统筹账户,不能提取转至外地。
医疗保险的情况也是一样,持有居住证者,退休前可在上海享受上海本地医疗保险。而退休后上海不承担居住证的医疗保险,退休后需要转回原籍,只能转个人缴纳的2%,企业缴纳的12%不能提取。
正是这些支取条件的限制,加上从2002年至2009年1月,居住证转户籍的大门一直紧闭,使得上海市居住证的办理比例一直不够理想。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外来人口近600万,办理居住证的外来人员超过433万人,但这其中占多数的是临时居住证,达到392万人,临时居住证的办理者多数办理的是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而非城镇保险,而可以办理城保的人才类居住证的不过20万人。
上海600万外来人口中,有200万属于吸引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对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表示,但这部分人群中,办理居住证的比例并不高。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提供的一组数据更能反映问题:2002年推出居住证制度的当年,上海办理人才类居住证7500人,当年户籍引进4.67万;2005年,办理居住证人数才首次超越办理户籍人数,至2007年,上海办理居住证5.43万人,当年办理户籍2.42万人。而这背后的背景是:从2004年起,上海大幅度提高了进户籍的门槛,60%以上的本科生申请不到户口,只能申请居住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