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2月28日电
(记者郭久辉)2月25日是河南安阳县农村小女孩冀小燕的15岁生日。在郑州市金水区医院的病房里,到处是好心人送来的鲜花和生日礼物。在医护人员和爸爸妈妈的护佑下,虽然仍带着呼吸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冀小燕,瘦弱的小脸上绽开了难得的笑容。
为她会诊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原神经内科主任冯周琴告诉记者,再有1个月,小燕就可以下地走路了。然而,在人们惊叹令花季少女起死回生的一连串奇迹的同时,却引出了一个让人感到心酸且沉重的话题。
少女突患重症 村民自制呼吸机创奇迹 2008年11月17日,安阳县崔家桥乡冀庄村的初二女生冀小燕突然晕倒在地,急性高颈段脊髓炎使她全身失去知觉,不能自主呼吸。经安阳市人民医院紧急抢救,保住了生命,但是小燕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住了40多天,仍不能自主呼吸。最终因无钱交住院费而被迫出院。因为没钱租下价值10多万元的呼吸机,只能靠一个需人工按压的呼吸气囊帮助呼吸。
回村后,得知小燕不能正常呼吸,必须靠不间断挤压气囊帮助她呼吸,乡亲们纷纷赶到小燕家,5个人一组,轮流值守,昼夜24小时不间断人工按压气囊,维持着小燕的呼吸。
小燕妈流着泪说:“全村在家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挤压气囊必须每分钟18次到20次,不能多也不能少,一个人挤压一二十分钟就很累。为了小燕,有些身体弱的乡亲还累病了。”
就这样坚持了15天。一天,几位村民动议,能不能用电机带动挤压气囊代替手动,大家马上行动,有的拆下家里洗衣机的电机,有的拿来了电动摩托车上的电机、抽水机电机,经过几天反复实验,最后,用一个自行车架、一台轧面条机上的电机,带动呼吸气囊组合成了一台简易呼吸机,并达到了医生要求的每分钟按压呼吸气囊18次至20次的要求。靠着这台简陋的呼吸机,冀小燕微弱的生命延续了一天又一天,并在乡村医生不计报酬的义务救治下,手脚有了知觉,病情一天天趋于好转,逐渐远离死亡的威胁。
“村民自制呼吸机维系少女生命”的报道经当地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经过媒体从中联系,郑州市金水区医院院长周国平亲自将呼吸机送到小燕家,并邀请权威专家为小燕会诊。今年2月14日,小燕住进了郑州市金水区医院,有效的诊治使小燕一天比一天明显好起来。目前,冀小燕已经每天可以拿掉呼吸机自主呼吸八九个小时,并开始了康复训练。冀小燕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记者,她最想赶快好起来,去上学。
无钱治病 奇迹背后有心酸 “女儿能活下来,真是奇迹。如果没有乡亲们,小燕出院那一天就没命了!”在冀庄村小学教了32年书的小燕爸爸冀兰俊,话一出口就泪眼模糊,声音哽咽了。
女儿起死回生使冀兰俊松了一口气,但巨额的医药费债务却使他愁眉不展。冀兰俊说:“在安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40多天里,除交给医院4.5万元,还按医生要求在外面买了很多医院没有的药,那40多天就花了8万多元。除了两万多元社会各界的捐款,为了救孩子的命,我们全家四处拼命借钱,能借的亲戚朋友、熟人都借遍了,再也借不到钱了,万般无奈,2008年12月26日,只好带女儿出院回家。”
小燕妈抽泣着说:“孩子一刻也离不了呼吸机,一台呼吸机价值10多万元,我们买不起也租不起。出院前医生要拔掉呼吸机,我看着女儿大大地睁着眼睛看着我,就哭着求问医生没有呼吸机怎么办,医生说可以用简易的呼吸气囊人工按压代替呼吸机。交了100元押金带着呼吸气囊勉强回到家。后来我们发现,呼吸气囊在药店50多元就可以买到。”
“在安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时,有时一天的医药费三四千元,而我这个小学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700元。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要等治疗结束,才能申请大病统筹补贴。但是医院不管你这些具体困难,没钱不给用药,交不上欠款,想出院都不让走。”冀兰俊说。
呼唤建立紧急危重病人救助机制 跟踪报道这件事的《河南法制报》记者石闯告诉新华社记者,冀小燕的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心酸。报道中他收到很多网民的邮件,建议舆论批评放弃医治冀小燕的医院,他也感到困惑,如何让没钱的紧急病人渡过难关,医院究竟该承担多少责任?
神经内科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原神经内科主任冯周琴多次为冀小燕会诊。他说:“冀小燕是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典型病例。病人没钱,医院是继续治疗,还是推出门外,是个很现实的两难选择。也是大家期盼医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日南宁市政府新出台的《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规定,对“无名无钱”患者见死不救的医疗机构最高可罚款5万元。《条例》公布后,引发争议。公众为政府尊重生命叫好,而医院则为“谁来为医疗费埋单”叫苦。医疗业内人士指出,医院在收治急救病人时难以判断病人有无经济支付能力,如果一概收治,极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压力,除非政府埋单,设立专项基金,在医院收治急救病人后给予补贴,医院才敢普遍救治。”
郑州市金水区医院院长周国平告诉记者,为解决像冀小燕这样的紧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困难,很多医院都开展医护人员爱心捐助活动,遇有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就从捐款中解决一部分,但财力也极为有限。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单磊告诉记者,据了解,郑州市各医院承担的“无名无钱”患者的医疗费每年都高达数百万元。众所周知,医院经费不足,也要靠医疗收入维持运转。救助紧急危重病人需要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救助机制,政府应起主导作用,仅让医院承担也不现实。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