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两名医生向等待手术的患者及家属详解手术方案。日前,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
我国医疗体系“久病缠身” 新医改能否“药到病除”?
1月23日,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两名医生向等待手术的患者及家属详解手术方案。日前,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电
题:中国医疗体系“久病缠身” 新医改能否“药到病除”?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年年高居“两会”热点话题。民众与医疗机构,一对社会矛盾,摩擦了二十几年,民众抱怨声声入耳。中国政府认为,该是解决此问题的时候了。
一月二十一日, 在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而设计的“医改方案”获得原则通过,方案阶段性目标是:到二O一一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官方透露,为保障改革进行,初步测算三年内各级政府预计将投入八千五百亿元人民币。
二月十一日,张茅履新卫生部党组书记。这位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位置上就参与医改的官员,见证了新医改方案的酝酿修改过程:从二OO五年走“市场化”方向的医改被宣告失败、二OO七年十月新医改方案成形,今年二月十四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望、闻、问、切”,从人事安排到规则制定,政府着手“诊疗”。
新医改多大程度上让人民受益?老百姓从此就能“看得起、看得上、看得好”病了吗?八千五百亿最终花在哪里?是成为医院的福利还是使医院回归公益?民众心存疑虑,疑虑来自严峻现实。
前不久,温家宝在天津火车站救助偶遇白血病儿童李瑞,令人动容,更发人深省。据统计,仅白血病医一例,目前中国至少有四百万患者,且每年以三到四万人的速度增加,其中大约一半是儿童。那些没遇到总理的患病儿童,命运会怎样?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百分之四十四点八的城镇人口和百分之七十九点一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因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住院者居多。官方调查还显示:中国约近五成居民有病不就医,近三成应住院患者不住院,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无医疗保障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六。
二OO三年,中国农民年人均收入为两千六百二十二元,而平均一次住院要花去两千二百三十六元。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最新统计,二OO八年内地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五千四百四十六点五元,比上年增加四百七十二点七元,上涨百分之九点五。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一度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缓解“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矛盾。
随之出现的是,中国卫生总费用由一九八O年的一百四十三点二亿元猛增到二OO六年的九千八百四十三点三亿元,增长了六十八倍,同期政府和社会投入由百分之七十八点八下降到百分之五十点七,个人支出由百分之二十一点二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九点三。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趋利明显,医药费用迅速上涨,人民负担加重。
“诊治”中国医疗体系也非朝夕之事。二OO四至二OO八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逐年提出:基本建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
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此的解读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重视和发展人的权利,不仅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而且包括健康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民族、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水平等,都享有同等权利。”
中国医疗体系究竟是“久病成医”,还是“疾重难返”?官员的态度和决心是“以人为本”,但民众的心声还有待借“两会”平台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