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事件:一个官民互动的标本
本报记者 郭锦辉
近日,云南“躲猫猫”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邀请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真相调查的做法是一种突破,同时该事件也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
网民参与调查开国内先河
2月12日,因涉嫌盗伐林木被刑事拘留的青年李荞明在云南晋宁县看守所受伤,送医后不治身亡。当地警方称其受伤原因是和狱友“躲猫猫”撞墙所致。该说法引发网友质疑。
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云南省委宣传部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调查委员会于2月20日上午前往具体事发地,对事件真相进行调查。这一做法随后成为比“躲猫猫”事件本身更热的网络焦点。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王锡锌对本报记者表示,有关部门及时主动回应网民质疑,并主动邀请网民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以提升公信力,体现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可以看做是政府和民众在知情权上良性互动的标本。”
“该做法最大的价值就是如何让人民有秩序地参与国家管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对本报记者表示,邀请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可以看做是政府部门的一场危机公关。这反映政府有公开信息的倾向,希望取信于民。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委员会查看监控录像等愿望遭到拒绝,之后公布的调查报告也未令各方满意。面对多方质疑,云南省相关人员随后做出回应。
“关键环节上的保留会给人作秀的嫌疑,网民也无法给社会反馈准确权威的信息。”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不涉及国家主权、机密等特殊情况,应该打破法律的限制,让网民进入关键环节中了解事件的真相。
汪玉凯认为,网民参与调查的做法虽然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但从知情权的角度看,确实是一种创造。“应该完善相应的机制,在程序上支持这种做法。”
“躲猫猫”事件背后的诚信危机
“躲猫猫”事件发生后,这一词汇迅速窜红网络。“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武林三大绝学。”“今天,你‘躲猫猫’了吗?”“没有,我是来‘打酱油’的。”成为调侃。
近年来,由个别事件演变成公共舆论事件,继而引发的网络流行语,引起很多专家的深思。
“社会力量通过网络载体表现出对真实信息的渴求,从反面说明公众对政府公开的信息是不信任的。”汪玉凯表示,由个案演变成的整体情绪是非常可怕的,政府的诚信和信息公开受到一定的挑战。
就“躲猫猫”事件而言,汪玉凯认为,一个在押不久的年轻人因为玩游戏而死亡的说法,引发公众的很多疑问。由社会人士和网民组成的调查团,不仅没有接触到关键环节,也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再次引发人们的质疑。
在王锡锌看来,我国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存在三类主要问题:第一类如“周老虎”事件。不论网民或民众怎么说,有关部门均不予理睬。第二类如“躲猫猫”事件。有关部门虽给出说法,但离常识太远,有效信息太少,给人的想像空间太大。第三类是以不能细说或不宜公开等理由搪塞,让公众产生一种隔阂感。
他认为,质疑是健康舆论的必需成分。质疑的对象、质疑者的理由和后续的理性交流三个要素可以使公众不断地接近事实真相,这就是进步。
“当公信力在某些方面丧失时,即使政府公布一些真实信息,公众仍然会产生疑问。”汪玉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后,政务信息的公开应成为常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只有公开的信息是真实的,才能建立起政府的权威性,换得公众的高度信任。
避免真相“躲猫猫”需防制度疲软
2月27日,针对“躲猫猫”事件检察机关调查结论出炉。晋宁县看守所在押人员李荞明系因同监室牢头狱霸以玩游戏为名施虐和体罚致死。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
作为网民调查团的发起者,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对媒体表示,云南的天空永远是最蔚蓝、最清澈的。
据汪玉凯介绍,在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理念和程序相对规范,公众获得信息的正式渠道比较多,整个社会公众和媒体对政府有一个强大的舆论监督,信息失真现象较少。类似网民调查团的现象很少。
“组织网友参与调查的做法具有潜在的生命力,甚至可能成为程序化做法。”汪玉凯认为,这是我国进一步强化公众要求信息公开权利的重要途径。
不过在何兵看来,我国并不缺乏相关监督机制。该事件中至少可以启动以下两个程序:一是检察院启动检察监督,审查公安机关有无渎职行为、有关人员有无刑事犯罪;二是启动人大对公安机关的监督。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一些制度在运行中存在失灵或低效等现象,其核心症结就在于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实现的渠道还不畅通。
王锡锌建议,以民众权利为基础引入舆论监督、社会参与,可以使整个制度运行的大环境得到改观。
链接
“躲猫猫”事件新闻回放
2月12日,云南省晋宁县在押人员李荞明死亡。当地警方称,李荞明是在与同监室的狱友玩“躲猫猫”(后更正为“瞎子摸鱼”)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撞到墙壁受伤导致。该解释引发网友质疑,“躲猫猫”立即成为网络流行语。
2月1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出公告,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邀请网民参与“躲猫猫”事件真相调查。
2月20日,“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15人前往晋宁县具体事发地调查,随后发布调查报告。
2月22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躲猫猫”调查委员会主任风之末端、市民蒋月蓉等做客云南网,向网民讲述“躲猫猫”事件调查的前后始末。
2月23日,官方公布QQ聊天记录,证明“躲猫猫”调查团无托儿。
2月24日,晋宁县政府网站被修改和破坏,多个栏目原有内容被替换成“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武林三大绝学”。
2月25日,媒体称当晚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人士处确认,最高检已经派员前往云南。
2月27日,云南省公布了“躲猫猫”事件司法调查结果,李荞明系看守所内牢头狱霸以玩游戏为名,殴打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