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火箭炮团三连通过营造坦诚氛围,使官兵普遍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诉求,连队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教育生态环境。(见本报2月25日五版)
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及效果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的总和。
就像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需要呵护一样,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也需要呵护。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环境是无言的老师、强力的磁场,它影响教育又融于教育,不是教育胜似教育,看似无声胜似有声。因此,良好的教育环境是确保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犹如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泉水和温暖的阳光。比如,官兵之间的坦诚信任,可以让彼此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干部身上的人格魅力,可以变成无声的感召和动员;单位内部的良好风气,可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教育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后果十分严重。而且破坏容易恢复难,有时甚至不可逆转,就像伤口虽然愈合但会留下疤痕一样。少数教育者言行不一,理讲得再好也不能让人信服;少数教育者形象不佳,课讲了很多战士却不爱听。有的单位官兵关系疏远,彼此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有的单位士气低落,教育成果很难体现到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看到本单位教育效果不佳,总以为是备课、施教、讨论等环节抓得不好。其实,有时候是因为教育环境出了问题,不改善环境,教育很难有大的起色。
教育环境的恶化,往往是日积月累造成的。今天你排点污水,明天我排点废气;今天你砍根树,明天我挖点草。当时似乎没造成什么后果,但时间一长,量变导致质变,一个单位的教育环境不知不觉就变差了。
呵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要等到环境恶化了,再去治理和改善,这样的代价过于沉重,我们应该在增强环保意识上下功夫。每个官兵既是教育环境的一分子,又是教育环境的维护者。有些同志没有意识到教育环保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环保没有成为他们的主观追求和自觉行动。这种现象必须克服。呵护环境,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干部应该成为主导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为战士做表率,为增强教育效果作贡献。(作者单位:武警部队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