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到60年前。两辆美式吉普车在江淮古镇临涣的文昌宫门前发动了引擎,给黎明时分的古镇增添了一丝异样的气息。刘伯承、邓小平披着棉大衣大步走出来,两人在车前驻足朝东凝望,朝晖给广袤的地平线抹上了油画般耀眼的色彩。
好美啊,临涣的晨曦!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赞叹,刘伯承扭头看了一眼老搭档,嘴角掖着一丝心灵相通的笑意。陈毅大步跨出门槛开门见山,哪个在作诗啰?刘伯承双手高扬说,我们都在写诗,写一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史诗!
60年后一个初冬的清晨,在临涣文昌宫的门前,我用细腻的思维拼绘着半个多世纪前在此地彪炳史册的一幕,那是共和国诞生前的一抹晨曦啊!1948年11月11日,刘邓出豫西,昼夜兼程赶到江淮古镇临涣,同日,陈毅、张茜夫妇驰抵临涣与刘邓会合。1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在临涣文昌宫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邓为书记。11月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首战告捷,鉴于敌机频繁空袭临涣,总前委决定翌日东移7.5公里外的浍河北岸小李家庄。
1948年初,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根据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态势,决定组建东南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为副政委,作为第一梯队,于当年夏秋时节南渡长江,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第一梯队南进成功后即组建党的东南分局,粟裕任书记,叶飞为第一副书记,同时组织第二梯队于翌年二三月间渡江南进。几乎是在中央军委形成决定的同时,粟裕于1月22日向中央发出了《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电报,电报在当前战略行动问题上提出了与军委决定不同的构想:“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较彻底地歼灭敌人一路……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
军委接电后即行复议,结果决策不变,电令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江南进,实施宽大机动作战。粟裕接令后,一边迅速展开南进作战准备,一边继续对自己的战役构想进行梳理,4天后再次向中央军委发出了长达两千字的电报。二次电报的结果是中央军委采纳了粟裕关于渡江战役时机、地点、方法和中原战场的建议,南进决策仍然不变。这个关乎战略全局的关口,粟裕执拗地不肯放弃自己的判断和构想,再次“斗胆直陈”: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局势,发展战略进攻。
粟裕的建议引起了军委的思考,毛泽东发电召粟裕速到中央当面陈述。5月,粟裕赶赴中央军委驻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粟裕缜密翔实地分析了敌我总体态势、分兵南进对中原战局的影响、南进作战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了大胆而独特的战役构想——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迅速改变中原战局。
今天,我们回首审视这段历史,尽管淮海战役以胜利验证了粟裕判断和构想的正确,但仍不免为他当时的大胆耿直所震撼。循着刘陈邓东行的路线往前走,我看到横亘于千里沃野上的临涣古城墙,在氤氲笼罩中弥漫着远古的神秘气息,虽然历经千年风霜侵蚀、唯留断垣残壁,但仍然气宇轩昂地耸立着,顽强地支撑着这片原野曾经有过的力量、智慧和信念,昭示着冷兵器时代那种惊天撼地的执著、激奋和勇猛。
攀上土城墙残留的墙垛,远眺浍河水汩汩东流,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3000年前古人掘浍河土而筑城墙的那股浩瀚洪流,也在极力想象着当年刘陈邓登上古城墙时的情形:面对正在展开的陈兵百万的搏杀,环顾伤痕累累的古城墙,开国战将们定然心潮澎湃——那生长在城墙残垒上的萋萋芳草,莫不是远古时代的守城将士忠魂在摇曳?那绽放于城墙残垛上的丛丛花簇,莫不是倒伏于斯的征战将士热血在倾诉?生命的分量,责任的召唤,让战将们心头压上千钧磐石。我更联想到这片故土养育的嵇康、刘伶等“竹林七贤”,寒冽的朔风打着尖锐的旋啸敲击着耳膜,仿佛送来那曲远古绝踪的《广陵散》的袅袅琴音,恰似在诠释着一种竹的挺拔与铁的坚韧的人格精神。于此,我豁然开朗,粟裕的执拗,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胆量和个性,而是人格和品性赋予了粟裕一种与生俱来的倔犟,倔自于他独有的军事洞察力,倔自于他对中原战局的缜密思考。他的倔犟背后赖以支撑的赤诚和睿智最终打动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也得以赢得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宽怀纳谏和民主决策,从而启动了扭转中原战局的淮海战役。
江淮平原是中原腹地,这块广袤富饶的土地上,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等旷世英杰,也曾引领了中原文化的衍生和生产力的发展。但连年战火的掠扰,让美丽家园满目疮痍,加上敌军多次空袭,许多沟渠石桥坍塌,路面深坑密布,战争让美丽家园遭受了巨大创伤。吉普车一路颠簸、一路绕行,其间刘陈邓还不时让司机停车,对一些重要河道和路段进行勘察标绘。那天凌晨4时,总前委发出了展开第二阶段战役、全歼黄维兵团的命令,中野、华野调集9个纵队计15万将士,对黄维兵团4个军1个快速纵队共12万兵力展开凌厉攻势。但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要实现战役企图绝不能出现丝毫的疏漏和懈怠。中午,刘陈邓在树林里边就着水吃干粮,边对下步态势发展进行预测分析,接着又马不停蹄前往纪家、周殷圩察看,直到日落时分,这才踅转车头径直向东赶赴小李家庄。刚过韩村,陈老总乘坐的吉普车抛锚了,好在茂密树林掩隐的小李家庄已跃入视线,数缕炊烟袅袅升腾,密匝匝的林梢被夕阳涂染得金灿金灿,刘陈邓索性下车步行进入了小李家庄。
追寻刘陈邓当年行进的坎坷土路而今已成坦途的村道,我很快就找到了小李家庄总前委指挥部旧址。晌午时分的江淮原野寥廓而静寂,让人感受着大地孕育春天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那种内敛和眠顿。总前委设在庄南一户两进两出的农家四合院子里,岁月沧桑60年,虽经数番修葺,但院落仍然保持着原始的格调和风貌,黄泥垒的墙茴草盖的顶,还有石槛木门格子窗,似乎都在诉说着已然久远的战争年代发生的不凡的一切。当年老房东李志本的孙子李华松出生于淮海战役那一年,如今也已双鬓染白,这个革命功臣的后代对刘陈邓曾驻他家的老宅指挥淮海战役引为无上的自豪,李家虽已于1988年迁出并住进了村西不远处的新房,但对故宅仍然悉心呵护,也成了解说员,李华松老人热情坦诚而又乡音醇浓的描绘,把我的思绪带入了那个值得珍藏的夜晚——
刘陈邓由先行打前站的作战参谋张升华引导着进了院子,向房东问候致谢后,几位首长便进了里间的指挥部,刘邓分住东西厢房,陈毅和张茜则住在东侧的屋子里,房东二媳妇打上热水让首长们洗脸暖手,李志本老汉则赶着牛车和警卫员一道去拖抛锚的吉普车。张茜盥洗后便坐在小院里拉着房东的孙女小华秀说话,还掏出几块缴获的美国糖果给小华秀吃,房东二媳妇过来搭腔,一拉话题,张茜得知房东家原有18口人,二媳妇的丈夫李光林原是彭雪枫部的一名战士,1944年底在临涣西的岳集乡与日寇作战时英勇牺牲,小华秀自打出生就没见过英雄父亲。一阵酸楚袭上心头,张茜把小华秀紧紧搂在怀里。静默了片刻后,张茜进屋向刘陈邓诉说了房东家的状况,邓小平听后语气凝重地说这可是个光荣之家哟!
正说话间,门外响起了汽车引擎声,刘陈邓起身出门,只见牛车拖着抛锚的吉普车停在了树林里,李老汉招手让后面的吉普车熄了引擎灭了灯光,提着马灯正在解麻绳,陈毅仰头大笑道,奈何你美式装备铁疙瘩,到底硬不过我人民是靠山哩!
此刻,我伫立在指挥部旧址侧房中停放的那架牛车前,陈老总爽朗的笑声犹在耳畔回响。眼前这架牛车在骡马时代当属上乘品,车身通体都是杂木打成,榫头、护栏和轱辘都铆钉箍铁,车辕许是长年手摸汗浸的缘故,隐隐透着枣红色的亮光,足见主人当年置业持家的克俭精细。右车尾有一块簸箕大的残缺,似遭利刃削割,李华松说听老辈讲是支前中让空投炸弹弹片剜掉的。李华松还不无自豪地说,这驾马车可见过世面呢,给陈老总拉过车,还运送刘邓的军用物资到过蔡洼,后来还跟随邓小平去过河南商丘的张菜园。面对这件饱经战火硝烟薰染洗礼的革命文物,我心底不禁生发出深沉感慨,对共和国新一代军人而言,它无疑是功勋卓著的前辈,跻身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见证了共和国开国战将们戎马倥偬的历史履痕,虽然仅仅是恢宏浩大的淮海战场之沧海一粟,却能够让一代代共和国传人深刻读解毛泽东“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伟大论断。在整个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华北三个战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人,各种运输车88万多辆、牲畜76.7万头,正是这组数据汇聚成了无以数计的强劲血脉,向着前线向着胜利源源不断地展开供血支援,书写了淮海战役以60万胜80万战争奇迹的历史注解!
临涣,这个中原腹地的历史文化古镇,在漫长久远岁月迁徙中不断时隐时现地饰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淮海战役总前委在这里驻扎51天,运筹帷幄决胜沙场。1948年12月中旬,江淮平原已是银装素裹地冻冰封,被我重兵围困双堆集地区的黄维兵团,在我摧枯拉朽般强大攻势下全军覆没,15日午夜,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战役以全胜而告结束。18日,总前委研究确定了实施第三阶段战役、夺取淮海战场决战决胜的方略,会后刘伯承、陈毅即启程赴西柏坡向中央汇报。1949年1月1日清晨,依旧是那个寒风凛冽的时辰,依旧是那串坚实稳健的步履,邓小平走出小李家庄指挥部,再一次登车东进第三阶段战役指挥部驻地豫东张菜园。一如离别文昌宫一样,邓小平站在车上极目远眺,临涣的晨曦依旧那么鲜艳炫目,只是在莽莽雪野的衬映下闪耀出更加斑斓壮美的色彩。
历史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蕴藏着无尽的奇妙,临涣也注定这一刻将载入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浩瀚长卷。在远离战争残酷的今天,我们尽可以用诗意的目光来翻阅历史与自然巧遇交融的不凡一页:那洁白无垠的雪野正在铺展出中国共产党人书写辉煌史诗的浩大素笺,地平线上渐红渐朗的朝晖何尝不就是共和国旭日东升前的那抹灿烂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