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公司咋无“养老月嫂” 父亲因腰椎间盘手术卧病在床,母亲双手腱鞘炎无法洗洗涮涮,五岁的孩子也需要照顾———最近,家住省会东开发区的宋女士感到分身乏术。联想到家政服务行业十分火爆的“月嫂”、“育婴师”等专业化人才,宋女士打算高薪聘请一位照顾老人的“专业人士”,帮助母亲护理卧床的老父亲,以解全家人的燃眉之急。
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宋女士发现确实有一种家政服务项目非常适合她的需要———养老护理员。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这一职业也和“月嫂”一样,分初级、中级和高级。高级养老护理员不仅能够为老人做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还能够进行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考虑到父亲手术后情绪十分不稳定,经常会像孩子一样耍小脾气,家境宽裕的宋女士决定请一位“高级养老护理员”,希望父亲能够在专业陪护中,安然度过这一段“非常时期”。
宋女士咨询了省会几家规模较大的家政公司,却未能如愿。有的家政公司明确表示不提供养老护理服务,有的声明只能提供具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还有的闪烁其词,令人生疑。宋女士不甘心,在网上查到了一家比较正规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打电话过去,对方却声明只面向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提供培训。
“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困扰着很多中青年家庭。第一代独生子女如宋女士,对“养老困局”更有切肤之痛。面对卧病在床的老人,他们心中的惶恐不安,甚至比初见呱呱坠地的婴儿更甚———父母多少都有一些带孩子的经验,可是曾经大山一样的父母突然卧床,年轻或不再年轻的夫妇顿感手足无措。这两年,“月嫂”这一专业化育婴职业炙手可热,薪水节节攀升,宋女士十分困惑:给同样多的薪水,为什么却无法找到一位称心如意的专业养老护理员?
“边干边学”的养老护理员 邯郸市红十字老年护理院院长李仁认为,宋女士的遭遇真实地反映我省养老护理行业的现状。据李仁介绍,莫说家政服务中介,即使在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中,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也寥寥无几,真正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更是凤毛麟角。
“其实,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照顾新生儿一样,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事老年护理行业十几年,李仁对此深有感触。翻身穿衣、喂饭喂药、刷牙洗澡,都需要经验,要讲究技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已出台有年,但因为培训环节滞后,这一标准目前只是“纸上谈兵”。以收治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主的邯郸市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将十几年的护理经验和相关护理类书籍结合起来,自己编写教材对准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上岗。而一些并不规范的养老机构,常常是将新招来的员工召集在一起嘱咐几句就仓促上岗,如此“边干边学”,老人能享受到的服务质量可想而知。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二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笔者从省会几家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到,目前我省的养老护理员仍然属于家政服务项目,在工资待遇上与普通保姆无异。大家相信照顾新生儿需要专业技能,却普遍认为照顾老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此外,护理老人的保姆在雇主家经常遭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使得很多人对这一行望而生畏。省会部分家政服务公司也曾举办过多次免费培训班并且提供就业机会,但前来参加培训的很少,培训后走上这一岗位的更是屈指可数。
“轻松取证”难保培训质量 伴随“居家养老”的推进,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养老护理员作为前景看好的一个新兴职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类培训机构趁势而上,培训费用动辄一两千元。我省一些职业培训学校也顺应潮流,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培训认证项目。但是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某些学校的培训质量令人忧虑。
3月2日,笔者在省会东南部一所职业培训学校了解到,只要交纳350元的报名费和400元的培训费,就可以保证通过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选择××,轻松取证”,从这句广告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办学宗旨”。
据该校职业培训部的马女士介绍,养老护理员项目培训属于劳动部非统考认证项目,报名人数凑足50人,学校将自主组织培训考试。学员在缴纳报名费和培训费之后,学校负责提前电话通知学员培训时间和考试时间。培训一般为2—3天,学校将从医院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该校其他几位招生人员还表示,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员,学校还可以通过“内部运作”提高分数,保证学员顺利拿到资格证书,甚至“即使本人没有到场参加考试,我们也可以找人替考。”
为此,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政府应将加快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尽早列入工作日程,使专业化养老护理队伍早日发展壮大。
本报实习生薛华、安佳本报记者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