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3月4日电 题:国际金融危机下中俄贸易挑战加剧
新华社记者刘恺 潘云召 呼涛
三月初的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刚下过一场雪。周德顺坐在他的店前愁眉不展。偌大的店里一天没有来过一个客人。
“今年的生意太难做了,俄罗斯顾客明显少了很多,都是金融危机闹的。
”周德顺一脸无奈。他的话引起了旁边几位摊贩的共鸣,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凑在一起打牌消遣。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中俄贸易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在中俄边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绥芬河市对这股“寒流”体
会更深。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满洲里、阿拉山口、黑河等口岸城市。
据俄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介绍,今年1月,俄对华进、出口额双双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分别降低了51%和27%。
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俄贸易额为568亿美元,尽管实现同比增长18%,但增速大幅下降,远低于2007年的44.30%。而在金融危机之前,中俄贸易额10年间(1998-2007)增长了近10倍。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杨闯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俄国内经济表现疲软,居民收入下降,国内需求受到抑制,影响了中国对俄出口。同时,由于石油、有色金属、化肥、木材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俄对华出口放缓。
卢布持续贬值导致俄居民购买力下降,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捂紧了“钱袋子”过日子。在哈尔滨进货的俄商人亚历山大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今年进货的资金压力明显大了,购货量不到去年的一半,更要命的是,利润空间也急剧萎缩。”
齐普拉科夫认为,2009年中俄贸易面临的考验将是严峻的,特别是上半年会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难关,下半年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是仅次于欧盟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根据截至2008年年底的统计,俄罗斯已从2007年的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九。
杨闯认为,尽管中俄贸易面临困难,但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俄贸易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的趋势。
杨闯说,两国的合作机制没有受到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将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强大助力。中俄双方在改善贸易结构、推进贸易本币结算上也做了不少努力。他说:“从长远来看,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是看好的。”
对于这一点,长期经营中俄木材贸易的绥芬河龙江商联集团对外投资部经理周景民也深信不疑。“由于俄逐步提高国内原木出口关税,许多中国木材企业从俄进口木材受到很大限制。但企业就得学会适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像我们企业在俄罗斯就开设了6个木材加工厂,生意会慢慢好起来的。”周景民说。
杨闯说认为,中俄边贸受影响是金融危机下的必然反应。但中俄经贸更关键的是大项目合作,两国目前在石油、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合作是长期有效的。
半个月前,一份价值250亿美元的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刚刚签署。在未来20年内,中国将每年从俄罗斯获得1500万吨石油。另外,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俄还将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罗斯远东城市斯科沃罗季诺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
去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俄罗斯时,两国总理对双方在经贸、能源、人文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并在石油、核能、民用直升机研制、纳米技术和金融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
两国还积极对接区域合作。中俄两国分别颁布了振兴东北规划和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开发战略,并加强边境互市贸易区和贸易综合体的建设,大力推进口岸升级和交通合作。以对俄贸易第一大省黑龙江为例,对俄口岸将全部开通国际运输线路,第一座跨黑龙江大桥也有望于今年开工建设。
中俄经贸促进会主席谢苗诺夫说,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还只处于起步阶段,经贸合作前景是巨大的。他认为,两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推进贸易合作,这样才能实现两国领导人所定的到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600亿到800亿美元的目标。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