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到访的英国首相布朗会面后,高度赞扬了美英两国的关系,称两国同盟关系“牢不可破”,但奥巴马这一席明确的表态似乎并未给英国吃下定心丸。英国《每日邮报》更是对此事表现得异常冷静,该报3月4日刊发文章从各方面一一对比奥巴马—布朗与布什—布莱尔会面时的情形,称“奥布”两人会面显然不如“双布”见面时热络,英美两国的“特殊同盟关系”遭遇寒流,堪比“华盛顿大雪”。
奥巴马与布朗在白宫一同接受采访
两位第一夫人见面
***接待级别大不如前 报道称,与数年前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访美时受到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的热情款待不同,此番布朗虽然作为奥巴马上任后接见的第一位欧洲领导人,但是接待级别明显下降了不少。
第一,现任美英两国的“第一家庭”并没有像之前布什与布莱尔像老朋友一样来一个家庭聚会;
第二,奥巴马甚至没有邀请布朗及其夫人萨拉入席白宫晚餐;
第三,领导人会面后传统的联合新闻发布会被宣布“因华盛顿大雪”而取消,进而变成了临时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简单新闻吹风会;
第四,双方会面时间缩短。
由于奥巴马日程紧张,忙着在内政部发表演讲和会见美国的一个社团组织。所以,奥巴马最后总共只用了两个小时接待布朗,这其中包括一个小时的会谈和一顿有双方高级助理在场的工作午餐。而2001年布什就职后邀请布莱尔首访的行程却包括到戴维营参加晚宴、夜宿戴维营、白宫午宴以及4个多小时的会谈等内容。此外,布莱尔的夫人切丽也由当时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全程陪同。而布朗此行,他的夫人萨拉甚至没有机会见到奥巴马,只受到了第一夫人米歇尔的邀请,双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私人谈话。
***两人私交有待弥补 舆论分析认为,此次英美首脑会晤给人印象美英同盟还不够紧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奥巴马和布朗之间还没有建立很好的私人友谊。在当天的会面过程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几乎全程都以“首相先生”来称呼布朗,仅有一次直呼布朗的名字以示亲切。
相比之下,布莱尔和最近的几任美国总统却是“私交甚笃”。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布莱尔及时访问美国“声援”布什主张的反恐战争。两人见面后,布什不仅“死死握住”布莱尔的手,还激动地对布莱尔说:“谢谢你的到访,我的朋友。”
1998年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白宫更是鸣响了19响礼炮来欢迎布莱尔对美国的访问。另外,在布朗与奥巴马见面之前,身份已转换为“中东特使”的布莱尔也抢了个“首发”,打败众多竞争者,成为第一位和奥巴马见面的政治人物。在上月5日,两人的会面中,奥巴马以“好友”亲昵相称,让布莱尔出尽风头。
英国媒体普遍认为,克林顿政府时期,布莱尔领导下的英国是美国的亲密朋友。布什担任总统时期,英国更是美国的坚定盟友。而如今,英国要是想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作为首相的布朗一定要加强与奥巴马的互动,但这些都只能留待日后去弥补了。
***会面“象征意义”多 布朗所领导的工党政府对布朗此次访美抱有厚望。但3日奥巴马和布朗的会谈后,外界分析认为双方的会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会谈中,美英两国联手应对金融危机成为主要议题,此举也被看作是有意为将于4月在伦敦举行的20国峰会铺平道路。布朗表示,全球应该采取协调行动应对金融危机,并积极倡议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出台一项“全球新政”,希望英美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双方都认可的计划。
但显然,奥巴马对协调财政政策以及重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等提议持谨慎态度。此外,双方当天还讨论了纪念北约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问题,并就加强美英伙伴关系、全球气候变化、阿富汗战争、伊朗核问题和中东局势等交换了意见,但并未达成多少实质性成果。
分析人士认为,布朗此行顶多相当于一次政治“水疗美容”,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民意方面的颓势。支持者们原本希望布朗通过此行,特别是他4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讲能够有助于提升他本人和工党在英国国内的声望。甚至有舆论认为,这可能是布朗在明年大选前增加人气的最重要一搏。
英国最新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工党的民意支持率已降至28%。经济持续恶化和失业人数快速增加使英国民众对布朗的领导能力以及工党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之策失去了信心。
***会面的“弦外之音”
当天布朗与奥巴马会面恰好碰上白宫更换雕像,此前英国赠送给美国的丘吉尔雕像被撤下换成了林肯的半身像,这难免不让人联想到“英美关系的改变”,英国媒体称这是对英美关系的“最大讽刺”。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从英国借来被收藏在英国政府艺术收藏委员会的丘吉尔半身铜像,并摆放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最好的位置,这一度被视为是美国要加强与英国关系的象征。但是,奥巴马执政后表示要将该铜像归还英国,并要求换上奥巴马的政治偶像“林肯总统”的雕像。记者描述称,“一座林肯的半身像正站在美国总统办公室中原来丘吉尔铜像的落脚处”,难免让外界浮想联翩。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