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一个个明确“时间表”
■今年工作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当前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
●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
●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监管和执法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
■总结2008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
●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总计达到1.17亿
●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民生工程进度“时间表”
●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
●确保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
●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
●到明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就业]
420亿中央财政资金促就业
温家宝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
●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
●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
温家宝说,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社保]
今明两年养老金人均增约10%
温家宝说,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对此,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说,我注意到这些年来有关医保、养老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就业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社保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保基金运用上怎么花这个钱,应尽可能公开透明。
(晨报记者 郭翔鹤)
[教育]
人人享有受教育机会
温家宝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
●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郭国庆长期关注教育问题。他认为,农民工子女将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将使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所有青少年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医疗]
每个行政村都要有卫生室
温家宝说,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今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
●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卫生部长陈竺透露,未来三年内,将解决群众买药贵的问题。他解释,总理提到医改近期的五项工作重点,第二项就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将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过度医疗和不适当用药的问题。
(晨报记者 郭翔鹤)
[住房]
三年解决近1000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今年拟安排430亿元,用于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
●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
●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
新增900万人就业能否完成
就业谷底可能还没到GDP增8%就有保证
据新华社报道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与2008年相比,这一预期目标降低了100万。
据统计,除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外,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人,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而2000多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牵动着政府和社会的神经。
“按照经济学规律,经济增长周期往往在前,就业增长周期滞后一点。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好迹象,而就业谷底可能还没到来,解决就业应放在当务之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委员说。
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政策密度和力度同样前所未有。从去年11月开始,为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增长,我国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积极化解不利因素。
根据测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新增约100万人就业。而每一个人成功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至5人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说,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就业看,今年江西预计完成项目投资933.5亿元,按照每亿元投资用工35万个工日测算,可增加务工收入180亿元,相当于为100万人提供一年的稳定岗位。
GDP能否保证增长8%
国际环境没有大振动,“保8”没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国民经济预期增长8%左右。这一数字已连续5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预期增长指标。
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增速在两位数平台上一路上行,最终达到13%的高点。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之经济自身周期的内在调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至9%。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在经济高位上行时设定8%左右的目标,是希望增速能适当回调、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今年设定8%左右的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舞干劲,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坚定信心非常重要,因为一旦信心出现危机,那么消费者不消费、投资者不投资、生产者不生产,就陷入恶性循环。”姚景源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虽然实现这一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但目前采取的措施和力度比较大。“如果国际经济环境没有再大的振动,经济增长保持8%左右基本没有问题。”
CPI涨幅能否控制在4%以下
上行和下行压力都有,但下行力量更强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政府工作报告5日提出了今年价格调控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
今年4%左右涨幅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预期目标,比去年预期目标低0.8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低1.9个百分点,但比前年预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CPI在前年下半年至去年初的快速上涨是结构性的,主要受食品价格推动。国家采取的发展生产、增加供应的措施已见效,猪肉、油脂等价格明显回落,CPI涨幅自然连续走低。今年下半年CPI涨幅可能会比上半年略高些。
央行近日发布的报告判断,目前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但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近期主要目标是反通缩。“当前物价走势,上行和下行压力都有,但下行力量更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总体上,希望价格保持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9500亿赤字,政府能否还清
赤字率还不到3%,国家财政完全能承担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合计为9500亿元。根据统计,这一赤字规模创出了新中国60年的最高纪录,是历史高值的2003年财政赤字的近三倍。
如何看待赤字规模骤然扩大?9500亿元赤字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借钱多少关键看还的能力
所谓财政赤字,是指政府“花”的钱要比“挣”的钱多,如果一味超支,自然会带来财政风险。“虽然财政赤字逼近万亿元,但这是一个风险可控的财政赤字。”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借钱多少,关键要看还钱的能力。从我国财政实力看,完全能够承担得起。”
按照欧盟的有关标准衡量,3%和60%分别被视为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和债务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警戒线。就9500亿元规模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做了解释,虽然赤字增加较多,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
9500亿元赤字高,也只是说绝对数额高,但赤字率与2003年前后相差并不很大。资料显示,2003年财政赤字为3198亿元,赤字率为2.4%;2002年财政赤字为3097亿元,赤字率为2.6%。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进一步解释说,赤字率3%的安全线其实也只是一个经验数字,“即使赤字率超过3%,也没什么大不了,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财力来源充足,完全能够承受”。
财政专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则评价:“保增长,要算大账。以较大赤字规模确保经济增长速度,是值得的。”
国债发行今年有望过万亿
在赤字扩大的背景下,高培勇提醒说,应该对未来财政收支运行的可持续性保持足够警惕。“政府扩大财政赤字,不是一年行为,而是要持续若干年,这必须要有长远考虑,遵循财政收支本身的运行规律。”
高培勇表示,“弥补赤字,就要发行国债,加上历年沉淀下来的国债还本,2009年发行国债有望过万亿元,这也将是历史新高,要避免今后形成财政包袱。”
值得注意的是, 9500亿元赤字中还包含财政部代地方发债的2000亿元,列入地方财政赤字,这自然潜藏着地方的偿还风险等问题。
■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积极”新增贷款5万亿以上
温家宝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温家宝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二是优化信贷结构。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政府建设
腐败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
温家宝说,过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与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
温家宝说,今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
■三农工作
扶贫标准提至人均1196元
温家宝说,今年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稳定生猪生产,实施奶业振兴规划。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四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
■两岸关系
愿意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
温家宝说,过去的一年,对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
温家宝说,我们要继续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在此基础上,我们愿意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新闻晨报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